中式家具的出路在哪里这场家居设计趋势论坛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当下,民族复兴已经成为时代主旋律,作为东方代表性文化的中式家具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第45届名家具展首次聚焦当代红木家居领域,重磅推出“匠作之合-东方家居文化特色展”,以仙作、东阳的优秀红木家具企业为代表,集“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大板块,融合经典家具古旧藏品、品牌严选原创设计、跨界创新国潮文创和非遗手作精品,让世界看到东方美。

当全球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该如何以设计力量赋能,驱动东方家居产业变革,古典家具企业又该如何寻找转型发展的新出路?

为探索这些问题,3月15日,“匠作之合-东方家居文化特色展”联合家具迷家居微新闻,倾力打造“论当代家居设计发展趋势”论坛。

论坛嘉宾:

东方家居文化展总策展人、G20峰会主会议厅家具首席设计师李刚华先生

全球十大杰出华人设计师YANG设计集团创始人杨邦胜先生

独立艺术家、著名设计师北京仲松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仲松先生

维几设计创始人、设计总监黄全先生

孔武设计工作室创始人、深圳特区设计师品牌联盟主席孔武先生

卓木王红木家俱有限公司总裁杜长江先生

鲁艺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杨玉海先生

深圳市红木文化艺术协会会长、深圳市万盛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桢全先生

福建省家具协会秘书长、家具迷

家居微新闻创始人阎栋先生

家具迷丨家居微新闻主编陈宇艳女士论坛分为两个环节和主题,首轮进行的是主题为“突围与洞见东方家居设计进化论”的会话,讨论东方设计如何在新时代与时俱进。首轮论坛嘉宾:

全球十大杰出华人设计师YANG设计集团创始人杨邦胜先生

独立艺术家、著名设计师北京仲松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仲松先生

维几设计创始人、设计总监黄全先生

孔武设计工作室创始人、深圳特区设计师品牌联盟主席孔武先生

对话主持人:“匠作之合-东方家居文化特色展”策展人李刚华先生

1、杨邦胜老师,从深圳的“回酒店”,到最新的武汉万豪酒店,您是怎么理解东方得设计基因?

全球十大杰出华人设计师YANG设计集团创始人杨邦胜先生

杨邦胜:

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我们一直在思考,作为一名酒店设计师,我们接触的酒店都在全国各地,每个城市都应该有他不一样的面貌,通常我们在做酒店的时候,我们会抓酒店的本质。

比如说我们做万豪,秦皇岛肯定和武汉不一定,武汉和深圳又有区别,这么多的品牌,如果我们的性质和感受都一样,我觉得一点都没有感觉,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他们也希望每一家酒店都有差异化的体验,引领他自己的客群到市场。

我们会从本地的地域文化开始,抓住典型的,很独特的差异化的东西,简单来说,我们会把文化引入进去,我们会把东方文化植入进去,酒店有了文化就有了灵魂,简单来说,通俗一点就是精气神。我们要抓一个区别于别的城市,别的区域的文化故事。

这是一个概念的开始,有了这样的故事之后,我们觉得更重要的是体现出独特的美和气质。这个气就是精气神的气,在于他的味道、感觉和氛围,而不是说做武汉的当地文化就是传统的中国,具像的文化符号,这个气就是气韵,美学的呈现。

神我觉得这个很关键,一定要有他独特的精神面,我们要的不仅仅是好看,你感受到什么?你领略到什么?他其实可以作用到美学和哲学的范畴,体现酒店更高层次的文化背景,他依托于东方美的气韵,最后回到思想和哲学的境界。

2、您和传统家居的造物理念是一致的,但好像不是现代的主流,您怎么看待当下的情况?

杨邦胜:

当下的审美应该是多元的,而且跟当下的生活相对比,如果说回到我们的母体,即东方大国的文化背景当中,我们会对新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和需求更深刻理解。我们现在的客群年轻化,如果我们对传统有爱好,这种人是要有几十年的文化敬畏感的,是几十年的积累。

年轻人的思想更活跃,他们每天接受的信息很大,游走在东方和西方之间,现在的生活更多是个性化、美的对应,现在不是道法自然才对。我们时尚、有趣、潮流的东西都不对,我觉得文化首先是多彩纷呈的,有着个性化的理解和需求。

所以我觉得从现在来说,我们很多家具品牌,很多小潮牌的酒店,很多连一个普通的办公空间都做得那么有个性。彰显个性是这个时代的主流,对应着李刚华先生刚才说的道法自然,自然造物是不是和他们之间没有多大的关联。

回过头来看,终极是要回到母体当中,找到东西方之间的差异,这个差异才是美最本质的东西。如果说我们的审美是很国际,但是我们的文化坐标、底子、精神,应该还是属于自己的。

我觉得对于自己来说,中国人传统的哲学观,我们对文化的尊崇和守望,以及未来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和发展,都离不开传统的线。在此基础上,多元有个性的发展,我觉得是未来大家值得探讨和推进的。

3、仲松老师,您其实已经成功的打造了万物和天物,是本土原创的原创传播者,您是如何打造产品的文化归属感?

独立艺术家、著名设计师北京仲松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仲松先生

仲松:

其实还不能说我成功的打造了品牌,因为这个品牌还在发展。我们确实在品牌、原创设计方面做了很多的实践。我们最初做品牌的时候,其实应该说是没有想得很清楚,是一种内心的冲动,而这种冲动跟我们的教育和工作有直接的关系。

同时还有一点,我们处在这个时代,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应该说从去年疫情开始到现在,我觉得中国其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百年变局应该是完全不为过的。将近年,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最重要的一个大事,也是唯一的一个事,就是中国崛起。

我相信大家都应该作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同时我们应该更勇于面对我们发展遇到的问题。既然是一个有历史崛起的大国,我们这个阶段除了要发展经济,增加活力,积累财富,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软实力。

这个不是说我们只能去卖历史,我们一定要了解当下我们的文化真实状态是什么样。这个时候也是我们这些从事原创设计的设计师,包括大家各位从事新美学建构的企业家、企业、包括所有的参与者,我们就有这样一个责任。

因为有这样的机会来去为这个时代,为这个国家作一点事情,所以说到品牌,我们当时可能开始的状态实际上是把他定义为新中式,其实如果按照整体的历史发展脉络来说,我认为今天大家看到的红木家具,其实是今天原创的源头,是早期的状态。

我记得应该是90年代初,我国由于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产生了对于传统艺术的收藏需求。由此开始,到了年,我们的传统古典家具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到今天来说,我们看到新中式和新古典,包括当代设计和现代设计,一路走过来,越来越多元化,这个是必然的过程。

4、你从一个设计工作者的身份转变为更多元的身份,您现在不只是设计空间,设计产品,还从供应链和产品做推进了,这个行业中,您是引领者,人们特别希望听到你的建议,您对红木企业有什么样的建议?

仲松:

首先,第一在需求端的发展趋势我们一定要看到,今天我们的市场里面,需求的市场其实是多元化的市场。是需要古典,也需要新古典;需要当代设计,可能更需要的是未来的风格和探索。

并且,随着时代的推进,我们会发现很多的需求其实在发生变化。这些需求的比例也在发生变化,比如说过去我们知道,代表中国家具的应该只有古典家具,从古典家具开始,不断出现了新的风格。

现代风格的出现,这个市场开始变的多元化了。包括西方跟我们平行的这样一个很多的产品,以及西方的风格,也在跟我们现在的需求内容不断的冲击、融合。所以我觉得随着发展,我觉得可能每个企业会找到自己新的方向,所有的是动态的。我认为所有的发展是动态的,他不是一个静态的,大家要正视这个事实。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切入的时间点、角度不同,所以我们没有直接进入到古典的领域。但是我们也从古典家具吸取了很多东西,才有我们现在要做的风格和基础。从当代设计来说,从材料、功能、使用需求来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的定位是这样的,我们希望做真正当代的事,这也是从我们红木家具有强大的基础,才能够有当代设计这样一个很好的发展。所以说我觉得不管做什么供应链,包括我们从风格的探索,家具生产技术以及空间的运用都会变,不是每家企业都这样做,每个人和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路。

5、黄全老师,您做了上海一个项目我非常喜欢,你被媒体赋予了海派东方的风格标签,您处理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的元素混搭里面,您是怎么做一个符合当代审美的表达,把东方和西方两者的美学如何贯穿融合在一起?维几设计创始人、设计总监黄全先生黄全:我的理解是外来文化和当地文化的融合,所以说这也是我们对开工坊这样一个我们不称之为风格的说法,我们更多把他当做是态度。可能中国文化里面,本身包含了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或者是文化的内涵,所以说我们做很多项目的时候,我们也是希望去把不同文化和中国文化做更多的融合。

本身是融合的态度,包括我们上海的项目,其实我们也是做探索,本身就是在一些非常有殖民特色和外来文化的风格建筑空间里面怎么样呈现东方文化状态。其实我们更多是把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西方文化碰撞,让他形成差异化的对比,希望他能够去代表过去和当下的碰撞。

很多时候我们不会去强调符号、风格化的传统概念这样一种东方手法的理解,更多是希望去呈现一种精神的碰撞。包括我们做上海项目的时候,其实我们保留了很多原有的西方的特征。我们的设计都是希望有过去的传承,它在未来上是符合当下的使用和审美,不是一味的过去的延续,我们希望他是过去融合当下,也是我们对于海派东方得设计手法的理解。

6、您和很多企业合作,在你的项目中和设计案中有没有考虑过用红木家具?也是我们参展的东方品牌了解一下,我们红木品牌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在你们案例中用上。黄全:其实也是希望能够创造一个符合当下中国人生活方式和审美,同时具有东方文化的家具合作。当时我们聊起初衷的时候,也是希望能够在我们的项目里面,融入我们自己的原创产品。

所以说在我们的设计过程当中,也是希望能够去表达我们对于东方得文化的自信,同时也是希望他能够更多的代表当下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家具设计方向。

刚才讲到的红木家具,说实话,我本人对红木家具研究的不是特别深,只是浅薄的一些认识,也不一定完全正确。我觉得红木家具他本身是蕴含了中国最深厚的传统传承,前面宣传片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基本上所有的红木家具品牌的创始人,或者是第一代的创始人,基本上都是工艺美术大师。

他本身是一个艺术创造者,最初是艺术品或者工艺的传承去进行红木的文化,慢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生活的变化以及西方生活的融合,可能中国生活方式也是逐步更西化。大家回顾红木家具,回顾东方文化的时候,更多是停留在博物馆、收藏品的概念里面。

包括我们对红木家具的认识,更多是停留在工艺美术的概念里,所以认知本身是有一定偏差的。加上特殊的文明,它在材质的特殊性,工艺的复杂性,综合的因素上,导致了本身的受众会非常少。

这个对于家具来说,我们怎么看待家具这个事情,尤其是红木家具,因为我觉得这个是刚刚仲松老师也说了,家具的发展一定是多元的、多项的。现代是正确的,过去传统是不好的,一定不能代表当下的,因为他每一样产品我们要更新他所属的特征。

我们做这样的产品,它是作为一个工艺的延续,或者是我们文化的传承。一方面我们要做工艺的延续,另外一方面是我们面对大众消费市场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去建立属于当下的生活方式,符合当下生活文化的这样一种家具的设计。

我们可以看到,大家觉得我们过去传统的家具非常的不实用,和我们的生活非常不同。但是你可以看一下,淘宝里面最热卖的产品,基本上就是一些北欧的家具,在中国的家具里面做了一些演化的产品。

中国大众对于中国文化的产品不是不认同,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我们作为红木家具的这样一个厂商,我觉得我们可能在一方面,在传统工艺、文化的同时,更多的是要更加注重当下,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崛起,进行跟他们的审美和生活更加匹配的产品研发。

我觉得我们的文化需要传承,我们的生活也需要不同的迭代,只有两者做好匹配,我觉得才能去做好的家具品牌和家具企业的传承,这个是我对红木的理解,不一定正确,谢谢。

7、孔武老师,您是深圳家具设计界的老大哥了,对红木家具品牌的处境更有体会,您觉得红木品牌的发展怎么做?

孔武设计工作室创始人、深圳特区设计师品牌联盟主席孔武先生

孔武: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说红木家具怎么做,我没有能力去判断,这个是非常大的话题,我只是根据我这些年对红木领域的一些比较粗浅的理解聊一下。

首先就是在我的印象当中,包括东阳和其他生产红木的基地,其实主流企业还是在做传统家具,停留在过去的阶段,做一些粗大、雕刻产品,卖很高的价格。创新型企业我们看到了一些,这些企业在整个红木领域是可谓凤毛麟角的。

其实中国的红木领域未来还有很大空间,尤其是在市场的应用和设计来说,现在只是非常初级的阶段。这个需要我们设计师、企业和市场共同的运作。其实我刚才说的早些年暴利是时代造成的,今天不存在也是时代造成的。

90、00后的消费市场,不会那么专注木材消费。他会凭感觉、生活习惯和消费标准来定义。这样全面的大环境下,红木领域不可能有暴利的时代。其实要更加开放,可以是多元的、个性化的。

我们只是考虑做红木家具或只能做红木家具,我的卖场里面只能摆红木家具,这个是不成立的,在未来年轻人的消费市场里面不成立。我们只用单一的木材做产品,在中国占很大的市场,已经非常有难度了,这个是我对现在的理解,怎么样下一步发展,我还没有能力给一个大方向。

8、品牌的成功不单单是靠设计,设计是位于产品的前端,红木家具供应链一直是短板,希望您给建议。

孔武:

红木领域生产的工艺相对来说比较弱,大部分企业还是集中在工艺、材质方面。反而对多材质化、市场需求的思考,我认为相对少一点。我们的家具企业现在很简单,除了木头的制造和雕刻以外,是没有加工能力的,软装都是外包的,很多传统企业还在这样的阶段。

今天一定不能锁定在我是木头企业,更不能是红木企业。一个好的品牌,一定工艺是多元化的,材质是多元化的,这样才能赢得未来得市场。我们在座的三位老师,都做很多空间类的项目,甲方需求和市场需求返回我们企业,我们现在的工艺非常单一,远远完成不了品牌基本东西,我们只是单一的做木材生产加工企业,离我们将来想自己创造品牌,最起码在材质的多种应用上还是有非常遥远的路,谢谢。第一轮对话嘉宾合影接下来进行的是第二轮主题为“链接与整合再造东方家居新生态”的高峰对话,商讨新时代的中式家居样貌,邀请到的嘉宾为:第二轮对话嘉宾

卓木王红木家俱有限公司总裁杜长江先生

鲁艺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杨玉海

深圳市红木文化艺术协会会长、深圳市万盛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桢全先生

福建省家具协会秘书长、家具迷,家居微新闻创始人阎栋先生

对话主持人:家具迷家居微新闻主编陈宇艳9、首先请问杜总,您如何看待红木为主体的中式高端定制市场?卓木王红木家俱有限公司总裁杜长江先生杜长江:中式的高端定制或者一体化的服务,我们这样的内容是长出来的,不是我们创意出来的。我们原来做传统的红木家具,和现在生活以及消费者需求相结合。我们认为高端的消费者需要精细的服务,我们这样的商业模式就是这样自然而然的长出来的。

过程里面我们很自然的结合了传承和创新,所以我们的过渡并没有那么艰难,也没有那么刻意,只是选择的问题。有些选择不变,让消费者去挑。我们选择一类精英消费群体变为我们的人才结构,作为我们的产品风格,以“变”来应对永恒的消费群体风格。

这里面要注意什么?注意的是时刻警惕这些消费群体的变化,以外面的来带动里面的变。在整个产品里面,我们跟全国的很多设计师一起做他们的落地,我们要把东西生产出来安装上去。

我们还要有所坚持,很多老师和设计师,尤其是没有接触过的设计师,能够把握对中式的设计。我们作为品牌方、生产方、交付方、我们要做很多系统的优化工作和补充工作,我们也非常希望成为所有设计师背后的真正设计组织平台。

10、其实这是有所坚持有所创新,有所改变,适应消费者的需求顺势而为的模式,我们知道卓木王是新精致,新在哪里?精致在哪里?杜长江:卓木王是创立了38年的企业,我们是手工大师做木雕的。创立企业的初期,定位精神是精致。现在对精致的理解是要用匠心精神。我们要有内核在里面,卓木王理解的精致精神是几个精在里面:

我们的文化是尊重大自然,红木很重要的是材料,对于历经百年的名贵材料的精选,让精美的产品空间真正成为精英之选。新精致主义的定位是什么?

我是海外留学的,在上海作房产酒店,二次创业我的背景比较丰富,见到的事情也很不同,但是今天能够回来这里,做相同的事情,实际上我们的新就是与时俱进,就是传承和创新的问题,就是比例的问题,就是尊重当代的生活方式。

我们中国本身是开放包容,一直是被外来文化不断洗礼,一直保持中国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每个朝代去发展,延续到当代,当代更加开放,我们中西合璧,我们的新是这些地方。

11、杨总,您觉得如何让年轻人更加认可喜爱红木家具呢?鲁艺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杨玉海先生杨玉海:

我是跨界过来的,我们鲁艺在创新方面做得还是比较靠前的,包括装饰等等都很受年轻人的喜爱。

我们对产品的理解是这样的,我们的高端产品非常贵,原材料也非常高端,我们做传统的东西时进行了很多创新,在设计上也有了很多的收获,所以在市场上受到了很好的反馈,我们觉得这样才能让我们年轻的客户能够喜欢上,能够消费得起,这个是我们创造的理念。

12、我们知道年鲁艺推出了精品红木家装体系,在行业引发了不少轰动,在过程中鲁艺是如何利用设计走出差异化的?杨玉海:鲁艺做整体中式家装比较早,我加入时间不长,对鲁艺的历史了解并不多,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鲁艺的未来。

我们未来会在品牌化、创新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我进入家具行业之后,发现和建材行业非常不一样的现象。大家去过广州建博会可能有印象,建材行业有一大批知名品牌,上市公司就十几个,中国当红的,或者一般的,基本上在琶洲的建博会上都见到了。

背后大家知道的,不知道的咨询公司,比如说艾丽斯等等,都在我们建材行业里面都有过合作。我之前做木门,一年是万,我到了这个展馆之后,我发现我们的品牌还是不够多,我在内部开会的时候经常说,红木家具明明是一个奢侈品,太贵了,但是卖得很卑微。

除了材料成本和工艺成本外,品牌溢价是非常低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红木企业,在品牌打造上的投入和能力是不足的。可能说最近鲁艺在这方面是不足的,鲁艺邀请我这样一个跨行人进来,肯定不是想把红木家具做得更好,而是想把品牌做得更好,让鲁艺也成为熠熠生辉的,可以有所议价的好的品牌。

我想主持人的问题,之前的我回答不了太全面,但是鲁艺以后的发展我可以代表我们庄明芳总说一下。我们以后会做品牌化的突围,刚才孔武老师说的我听得很仔细,是狠铁不成钢,品牌打造方面我和孔武老师的观点是一致的。

品牌的打造上,真的缺少,真的是一个奢侈品。我们面对的客户都是有文化的,有修养的,最重要的是有钱的、最好的客户。我们没有给他们超值的品牌的溢价,我们的红木企业敢说我们去掉木料,去掉工艺,去掉我们的工资,还有多少溢价呢?

可以肯定的说非常少,没有品牌就没有溢价,我们鲁艺未来10年要把我们的努力,方向匹配到打造一个能够代表中国红木企业的熠熠生辉的品牌上,这是未来,我代替庄总给大家一个承诺,我们未来10年会把品牌打造的熠熠生辉、个性鲜明,能够为中国的家具行业,中国的红木行业做一点点贡献,这是我们的愿景。

13、在红木家具的设计中非常注重现代和传统东方和西方的结合,我们本次论坛论的是当代东方当代家居趋势,您来谈一下有哪些趋势?

深圳市红木文化艺术协会会长、深圳市万盛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桢全先生

蒋桢全:

我到现在已经30多年加入行业,红木家具当代设计和未来趋势发展这一块儿,我觉得目前红木家具不缺粉丝,粉丝很多,设计也很深入,也不缺乏时尚感,潮流,个性化,多功能化,品质也越来越高。

我将近30多年的红木家具角度分享我的想法,不单单是使用的红木家具,也是体现主人公的身份爱好,他的文化修养。红木家具更多是收藏和艺术的传承家居,接下来,红木家具应该多思考,从两方面思考。

首先是红木家具,红木原材料比较稀缺,比较珍贵,作为我们的设计者,生产商,如何把红木的纹理做清晰,如何把红木设计出来,做出来,给消费者营造自然生态的办公环境,也给珍贵的木材一个身份,让他体现价值。

第二个方面,我们现在十八大强调文化自信,作为我们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短短几十年我们的生活翻天覆地的改变,国家在世界的影响力大大提高,我觉得我们应该把当代的文化,当代的红木文化和现在的思想相结合,设计出有意义,有现代价值的中国文化,把我们的传统工匠文化推出国门,走向世界。

14、您认为深圳的红木行业在整个产业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未来如何带领协会更好推动红木产业的发展。蒋桢全:非常感谢,我是红木协会会长,体会到责任重大之余,也感觉到了荣幸。深圳红木行业协会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家具是最早引领全国的生产基地。在年来的时候,当时以深圳为中心,东莞等地也开始做红木家具的生产。

以前的这些生产商,家具生产出来,出口到国外,到欧洲、马来西亚,新家坡,慢慢地这个市场形成了原材料供应基地。经过了这几年改革还有时代的变迁,深圳目前在生产方面已经没有优势。

从深圳企业一直到东莞、惠州,很多产业都在衰退。谈到这一块儿,我们也和深圳的本土企业聊过,我们经常一起探讨,深圳有深圳的优势,深圳是设计之都,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

政府重视设计和金融方面的发展。未来我们会按照环境因地制宜,主推品牌,做好人才的培育,做好产业的指导,将生产型企业做得更好。

15、红木家具产业的发展绝对不是单打独斗的,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会把他打造的更好。设计圈企业圈协会圈的代表都来了。阎总您怎么看?

福建省家具协会秘书长、家具迷

家居微新闻创始人阎栋先生

阎栋:感谢主办方和策展人能够组织这样一个文化特色展,让我学习到了很多。我以前的工作经历对红木领域、传统家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ctech2011.net/hmgn/134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