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商】姜玉忠:一个红木家具商的“匠人 苏商导读
紫檀,乌木,黄檀,黄花梨,香枝木……这一个个散发着丝丝缕缕异香的醉人称谓,皆归属于“红木”名下。从古至今,在中国名贵家具用材里,红木一直稳居于“霸主”地位,明清以降,更为达贵之家所尊崇。
近年来,富裕一族雄起,追求高品质生活,对红木家具的需求量呈几何级增长,红木价格水涨船高,一些顶级老料、大料更以每斤万元计。一大批企业靠粗制滥造、批量生产,趁机追热跟风,混水摸鱼,致使得之不易的红木原料,被消耗、浪费。暴殄天物,令人痛心。
南通海门人姜玉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事木材贸易数十年的他,为寻找红木曾走遍千山万水,从原始森林的采集到千里迢迢的护运,从传统红木文化到精雕细刻的制木工艺,“红木”两字于他早已不是简单的树种、木材,而是一种生命、印记,标识着他大半生的追求:做红木家具就做传世之作;做企业就要有担当。江苏紫翔龙红木家具有限公司——一家“做文化产业的家具公司”由此诞生。
文
苏商全媒体记者张寄尘摄
徐国强陆涛
由贸入工:踏遍青山寻古木
年出生于海门农村的姜玉忠,创业的初衷可以说完全是“穷则思变”。为了改变贫困的生活境遇,他怀揣着求亲告友借来的元钱,以一个“个体户”踏上漫漫商旅。从创业之初与人合伙做国内木材贸易,到90年代中期以后主攻红木国际贸易,再到9年从贸易转入红木家具制造,商旅30年,姜玉忠坚守“治木”,几经跨越。
之所以选择木材行业,与当时民生需求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之后,富裕起来的海门人群起建房,偏偏本地木材匮乏,于是,姜玉忠跑遍湖南、湖北、广西、贵州等地采购木材。森林保护法等相继实施后,国内树木砍伐量受限,姜玉忠把目光转向国外,开始做国际贸易。在海门民间大量房子建成,木材市场日渐饱和后,姜玉忠将贸易品种提档升级,将名贵、稀缺又受宠的红木作为主打产品,为此常常深入到东南亚和非洲原始森林。
没过几年,受利益驱动,红木家具厂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红木原材料炙手可热。虽然赚得盆满钵盈,但深知红木原料不易的姜玉忠却深感痛心,因为大量珍贵的红木经粗制滥造后推向了市场。
“红木主产地产量不足以支撑国内巨大的消费量,以后木材产量还会逐年下降。”姜玉忠认为,做企业的人应该静下心来反思:“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纯商品化生产,完全背了中国红木家具传统真正核心的东西——文化。这个行业一定要融入艺术价值,只有文化和艺术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
4年,姜玉忠成立了江苏紫翔龙红木家具有限公司,由贸入工,将制作真正承载传统文化的红木家具作为目标,以民营企业为客户主体,不仅面向南通、江苏市场,还扩展至山东、湖北、北京等地。
传承文化:做有灵魂的传世之作
明清以来,下至显贵人家,上至皇家宫廷,都把红木家具作为除房屋以外的重要物件。代代相传,红木家具倾注了工匠的很多智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从以明式家具为代表的苏作,到京作、广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流派。比如,京作以图案寓意深厚、雕工繁杂而闻名,广作以吸收外来装饰图案见长,而苏作家具则以雕工精细、造型优美、用料俭省、气韵生动而出彩,都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作为一个富于儒商气质的商帮群体,苏商自古左秤右墨,风雅崇文。苏作家具很好地融合了儒家中庸文化的精髓,传承了中国传统工艺,和苏商的营商之道同源同根,一脉相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家具行业产量与销量均超过汽车工业,年产值超过一万亿元,其中红木家具有三千多亿。
“江苏家具厂家最多,属于制作大省,但却不是产能大省。因为很多企业没有去研究传统文化与工艺艺术,仅仅是在做产品。”姜玉忠认为:“真正的红木家具讲究材、型、艺、韵、纹五大要点,体现着内在的鉴赏、审美的文化和价值。红木家具是文化产品,要把制作红木家具做成文化产业。”
紫翔龙成立后,姜玉忠相继筹建起中国苏作家具研究中心、江苏紫翔龙木文化研究中心、江苏紫翔龙浅浮雕艺术研究所,分别从苏作家具、木文化、浅浮雕三个方面着手,推进红木家具文化的研究和应用。同时,聘请了国内一些顶级专家、学者为艺术顾问,参与紫翔龙家具的研发。在此基础上,紫翔龙高薪聘请艺术总监、设计顾问、雕刻师等,打造了自己的设计、制作团队。
让姜玉忠颇为自豪的是:“国内雕刻技法分圆雕、镂空雕、浅浮雕三种,通过对雕刻技法不断研究、总结和创新,紫翔龙在浅浮雕基础上创立了‘工笔精雕’技法。”不仅如此,在近期的国家级评选中,紫翔龙浅浮雕艺术研究所的首席雕刻师还被评为“中华木作雕刻大师”,这是很多匠人一生梦寐以求的荣誉。目前,紫翔龙是南通市唯一获得“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的红木家具品牌。其家具的品质、雕刻艺术在国内名列前茅,得到同行、专家、学者、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继往开来:培养新匠人,打造新苏作
要持续不断地做出有生命力的家具,人才不可或缺。学习设计与雕刻,需要智慧和想象力,还要耐得住寂寞。在这样一个热闹喧哗的时代,有激情学习这个的年轻人并不多。对此,姜玉忠有自己的考虑:“现在推崇匠心精神,匠人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都在提高。在红木行业,南通工匠单个人工资最高,普通工匠年薪都在15万元以上。以前是工匠自发去学习手艺再找工作,现在要倒过来,企业家要承担起培养人才的责任,企业要成为下一辈工匠的孵化器。”
紫翔龙准备专门办培训班,到全国各地招收有志于此的年轻人。“企业有投入,有高明的老师,有好的待遇,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对受过大学教育的年轻人能形成较强的吸引力,传统工艺会在他们的手上发扬光大。”正如姜玉忠所分析,企业要让年轻人看到光明、希望,将其职业规划和企业规划有机结合,为其提供平台和成长空间。
与培养工匠“传人”同步,姜玉忠和众多民营企业家一样面临着家族传承的问题。“创百年品牌,造传世佳作”,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更是姜玉忠做红木家具的信念和决心。如果事业在局限在自己一代,那之前很多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儿子学的是珠宝加工专业,在大学毕业后,姜玉忠父子有过深入交流。最终,儿子决定继续做红木家具,并在传承事业的同时,在艺术创新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儿子做家具的特点是‘传统的更传统,时尚的更时尚’,我们共同的目标就是要把传统文化和工艺不断传下去。”姜玉忠对工匠精神有自己的认识:“很多人理解为要有好的工匠,其实这只是一小部分,更核心的是老板要有工匠精神,才能带动整个团队有工匠氛围,才能把产品做好,企业才会有活力和生命力。”
身处一个时尚、科技、财富汹涌迭荡的大时代,一个传承传统工艺的企业应该怎么做?姜玉忠一直在思考:“很多人说你的家具做得很‘像’——因为一直在模仿老祖宗的东西,但我们不能一直仿下去,传承是必要的,更要在传承中创新,做出能代表时代特征、区域特点和企业个性的作品。”
紫翔龙推出了“新苏作”——“苏荷春晓”,打出“新中式”概念,就是姜玉忠这一理念的体现。这是一套整体家具,在用材、做工上充分体现苏作特色、中式韵味,同时在装饰、配件上又使用了欧美的设计风格和搭配手法。总体上素雅、和谐、大气,强调舒适度、美观性、时尚性,目标群体对应的也是既有财富实力又有文化品味的泛80后高端人群。
商海泛游,总给外人风吹浪打,充满惊险与转折的感觉,然而,创业至今三十年,姜玉忠回首来时路,却透着平淡:“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好在一路行来总结了一些经商经验,明白了一些做人道理,并且一直保持一种责任心。”
苏荷春晓新中式红木家具生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