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专家周鲁生曾提出自己对红木出材率的计算:
烘干后水分的损失是15%
平锯平均损失8%
刨光损失8%
雕刻成型损失13%
劈裂损伤白膘全去掉损失28%,
所以,请不要再以为一吨料做一吨家具。
今天小编带您深入生产过程,知悉红木是如何损耗的。
红木的开料流程,包括原料的切割,直料、弯料的调整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木粉、木屑,损耗不少的红木木料。据明清家具专家周鲁生的推算,损失量是整棵木材的8%。
开料过程中,会剔除含白皮、虫眼、烂心的部分,这是产生整块废料最多的一个环节,各种红木的废料不同,但废弃木材的比例平均能达到28%,这些废料都是完全不能用于制作家具的。
红木木材要经过多次烘干,才可使用。烘干后水分的损失是15%,也就是说红木重量将减少15%。一般情况下木材在制作家具前都会进行三次烘干,并且板料、方料分开烘干。
红木中的榫卯工艺:打榫眼、出榫头、木料切割调整等,又不可避免地产生一批木屑和边角料。
雕刻成型,木料损失13%。
家具组装好,需要进行20-25天的反复阴干,这又会去除一些水分,损失重量。
二次烘干后,要进行刮磨,使用十多种刮磨工具进行刮磨,才能使家具平整。刮磨完成后,还需要用目数不同的砂纸进行打磨,才能使家具质感细腻。这其中,又耗费不少木料。最后采用天然蜂蜡打蜡完全做好了的红木家具,才能面向消费者。
因此,一吨木材,它的实际利用率仅为28%,甚至更低。
因此,即将购买红木家具的消费者,不要再用红木原材的价格去与红木家具的价格算差价了。不说红木家具的制作成本、设计成本、运输成本,只说材料不可避免地损耗,红木原材的价格是如何也比不出红木家具价格的。
*文章整理自网络,侵权请告知!任何涉及版权权益问题请事先留言或加好友告知,我们第一时间说明或删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