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权威 http://m.39.net/pf/a_4582731.html
“每一个人都拼命地追求物质方面的部分,甚至说生活忙到没有时间去感觉周遭的事物,我才恍然领悟,汉语当中‘忙’这个字多么惊人的警告,因为忙是心灵死亡,是心亡。那你有再多的钱,再多的物质,这个心灵的死亡,带来更大更大的空虚,所以我就希望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把像庄子天地有大美这样的观念,跟所有的朋友来共同勉励。”
——节选自蒋勋北大演讲《美与生活》
食物之美:一日三餐/宋代宴饮/食物本身的美怎么去看待,我们一天至少有三餐,每一道菜端出来,或者每一碗饭端出来,或是一碗面,它本身,我们常常讲色香味俱全。色,视觉;香,嗅觉;味,味觉。已经动用掉三种感觉系统了。那么因此这个所谓的色香味俱全是说,我在吃饱饭这件事情上是有目的的。我饿了,我要吃饱,可在过程当中,我已经在做美的功课,我要锻炼我自己在视觉上对事物的判断,我也要锻炼自己在嗅觉上的判断,以及放到口腔以后,咀嚼它的那个味觉上的一种快乐。汉文明非常有趣,很早就提出一个词叫“品味”,这个三个口的品,跟味觉的味,都跟吃东西有关,可是品这个字,好像特别复杂的一个对味觉上的提高,所以最后我们发现说,它用来指称的东西不完全是吃东西。有一种好贵好贵的茶,非常珍贵的茶,叫雨前龙井,杭州龙井的茶是非常珍贵的,可是还有一个比在龙井里面特别珍贵的叫雨前龙井,或者叫明前龙井,清明节以前,还没有下雨以前,采收的龙井,它全部是嫩芽,因为下雨以后,雨水一滋润,这个茶叶,叶子很快就老了,所以他要摘那个下雨以前的嫩芽,然后用80度的温水,然后所释放出来那一片茶叶在阳光雨水土壤里面所得到的最美的所有的嗅觉跟味觉,所以当在品那个茶的时候,它就决不是口渴的时候一口喝下去,而是品,这个时候我们叫做品茶。因为它有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好像在品味自己生命里面一个非常美好的一个记忆。在日常生活里,可能随时要做的所谓美的功课,就可以从喝茶,从食物当中,慢慢地为自己准备好非常好的这个敏锐的感觉。穿衣之美:品味与品牌的差异美其实是回来做自己,我能够不被这个流行所干扰,我知道我自己要什么。譬如说,从食物的美学转到穿衣服的美学,那衣服不过就是求保暖。天气冷了加衣服,人类最早用树叶、用动物的皮毛来做衣服,可是慢慢地我们会发现衣服这个东西可能会跟他的某一种生命情调有关。我们今天说品味变成说这个人穿衣服很有品味,因为他有他自己的选择。品味常常被误解为品牌。如果问一个朋友说,你喜欢穿好的衣服,那你喜欢什么品牌,他可能说我喜欢香奈儿,我喜欢皮尔卡丹,我喜欢阿玛尼,这叫品牌,贵得要死。唐寅《王蜀宫妓图》局部
可是品牌并不等于品味。品牌的基础是建立在品味的基础上,你如果说去盲目迷信那个品牌,最后就是说,不一定有品味。所以说品味是回来做自己,选择自己所要的这个东西,那么在服装上,我们可以说这个人他完全可以素朴的完成它自己,他感觉到丝是一种,机器是帮了很多忙,可是生活要有自己的快感。这个是从生活里培养自己对美的一个感动。居住之美:找回传统房子并不等于家,我忽然想到汉字“家”的意义,一个屋顶下养猪的才叫家。我想美的基础其实有一种关系,有一种对生命的爱,一种对生命的关心,它才构成美的条件跟基础,否则的话,这个美会变得非常虚假。回到生活里食衣住行这个基础上,我们在生活里作检讨的时候怎么去找回我们觉得是基础,传统可能就是落后,赶快把它丢掉,不想要的东西,可它里面其实有很珍贵的东西。美是一种生活方式,我想这是保留在我们语言当中最好的美学提示,它不是一个伟大的体系,可是它告诉我们说人生到底应该怎么去看。美是回来做自己,知道自己生命应该用什么样方式去活着,我觉得它是一个大智慧。所以有时候我很想在食衣住行这个部分,我们回到传统。比如说在华人世界影响很大的一个哲学流派,儒家,孔子,孟子,他们最喜欢讲的一个字是“仁”,仁是仁爱的仁,是仁慈的仁。现在讲的都是哲学里面很抽象的含义,我们知道我们磕瓜子的时候,也有一个瓜子仁,杏仁,所有硬的壳里面,柔软的部分叫仁,那个是发生生命的部分,所以有人请教孔子什么叫“仁”,孔子说“生生”叫仁,生命必须生长。在日常生活里,用心就会发现每一个生活的细节都变成某一种功课,并不见得一定要到学校里去上美学的课,而是在生活里不断的去感觉这个部分,我相信这样的一个生命是一个竞争力最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