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刚过,各行各业都要回想过去,展望未来,收藏界也不例外。近年来,很多收藏种类都受到经济走势的影响,其中玉石、书画、三大市场的行情变化广受 近两年玉石市场步入低迷,虽然有黄龙玉等新品种昙花一现,却在本轮调整中瞬间崩塌。就连“黄龙玉”三个字也从商家、玩家们口中消失了。
但市场就是这样,有衰就有盛,有废就有兴。比如青金石和石榴石,本来只是很一般的小文玩。但时代变了,现在卖这些石头的商家柜台上都有秤,统统论克卖。它们在这波行情中,享受着和南红、蜜蜡一样的待遇。
但无论哪一种玉石,都不如和田籽料涨的快。就和田玉而言,行情整顿了大半年,中低端料子和作品价格已经回落。但自从10月之后,和田玉原料突然涨价,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尤其中高端籽料涨速成倍,最好的料子甚至一季度翻三倍。
业内普遍认为,那次27克“鸽子蛋”籽料以万元成交,导致了这次现象级行情。但究其内部原因,是有很多炒作者进入市场。所以只要资金流入不断,籽料仍会越来越贵,这是很寻常的事。
书画市场等待冬日晴阳近年的国画市场,可能比玉石更为冷清,有些书画作品的跌幅达到了八成。不是书画本身的错,而是前几年热炒的泡沫破了,市场趋于理性。但是一流画家的一流作品,很少受到此类影响。
虽然买画人少了,但很多人在憋着往外卖。既然国际一线名作被视为保值“硬通货”,很多周转不开的人,就选择卖出手上的老藏品,不惜亏本的代价。书画价值大幅下跌,从这一方面可见一斑。
记得当年稍有点名气的书画家,字画能炒到N万一平尺。很多作者趁机会能画多少画多少,还有很多人借名家的字号发财,从此榨干了市场承受力。
书画,占中国藏品市场的六成,现代书画又占书画市场的六成。所以未来几年的格局仍然会是:普通书画生意难做,名家大师精品抢手,市场正在从普通投资转向高端收藏。但经过几年的优胜略汰,书画市场的寒冬可能会从此渡过。
红木市场在盘整中逐渐趋暖红木市场的下跌,从年就开始了。但去年二月似乎已到底线,呈现回暖趋势。古玩市场上最常见的红木制品,当数黄花梨手串等玩件。相比整个红木市场的盘整,黄花梨的走势十分坚挺。实际上从新千年以来,黄花梨就只涨不跌。它的坚挺与和田籽料同理:生长缓慢,久负盛名,原材料十分稀缺。
有分析认为,挨过“寒冬”之后,红木市场却已开始回暖。而且几大重要红木材料,都被加入国际限制,导致材料来源减少,市场上红木价格会大幅攀升,家具等成品市场也会受到影响。对于广大红木爱好者,这是值得期待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