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的古传技艺
作为一名红木古典家具的制造者,从艺三十多年来,我始终保持着对红木传统工艺的敬畏。麻绳打鳔等红木特殊工艺,也始终熟稔于心。作为一名手艺人,我深知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改变了许多老旧的生产模式。然而,有些传统工艺却始终有着无以替代的优势和地位。
本文作者马清竹:女,北京人,年出生于工艺世家,明清家具鉴定专家,从事红木家具制作与雕刻30多年,曾参与故宫家具的修复,并研究出独门环保修复法。
榫卯联接
传统红木家具的灵魂。榫卯结构是传统红木家具的灵魂。两两木构件之间采用凹凸结构“相扣”吻合,让整件家具不使用一钉一铆便能坚固稳实,并能使用数百年。这在人类制造史上,堪称奇迹。因此说,传统的榫卯工艺是红木家具制作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艺,是红木家具制作的精髓所在。
中国工匠们在基本的榫卯结构出发,创新出了燕尾榫、插肩榫、三碰榫等等各种形式的榫卯,不仅样式精美,且牢固程度极佳,令人赞叹不已。
燕尾榫在家具制作中堪称万榫之母。其结构形制一头宽、一头窄,形似燕子的尾巴,故得名“燕尾榫”。匠人有时也会在两块平板直角相接时,为防止受力时脱开,将榫头做成梯形,即类似抽屉的组合。这类组合又有燕尾穿带、燕尾卡子、燕尾走马肖等不同的细分类型。
燕尾榫能使木件与木件之间的结构固定,并防止木材因季节变化而缩胀,从而更好地保持家具整体部件的稳固性。可见燕尾榫的稳固性之好,承载力之强大。
在红木古典家具制作中,除了最典型的燕尾榫之外,还有多种榫卯同样应用广泛。我们在组装框架时,就不得不应用到插肩榫,如制作相框、桌面边框、侧山板框、门框等等。在制作桌椅等家具时,就常要用到三碰肩工艺。它是指一件家具的“腿”与横牙板或横称相交,也就是三面相交吻合,所以形象称之为“三碰肩”。三碰肩在制作家具时也有着十分的讲究,因用途不一而会出现45度角、48度角等不同类型组装工艺。
榫卯工艺几乎应用于红木家具制作的方方面面。正是榫卯结构的精巧,造就了红木家具的传奇。而反之,若没有榫卯结构或者榫卯结构应用不合理的家具,则相当于没有筋骨的“棉花包”,即便不使用,放置久了也会变形、散架。由此更可见,那一阴一阳的榫卯穿插间,隐藏着深厚的工匠精神与智慧。
鱼鳔胶合
传统红木家具制作的首选黏合剂。在传统红木家具制作中,为更好地加固家具结构体系,还会对榫卯等结构进行科学的黏合处理。并且,这种黏合剂必须是纯天然的。那么,天然鱼鳔胶便成了首选之品。
什么是鱼鳔胶?鱼鳔胶是指将取自深海大黄鱼肚里的鱼鳔,经过清洗后在容器里经反复砸碎后熬制而成的一种动物胶。过程说来简单,实则并不简单。其中,砸鳔是最重要也最辛苦的一个环节。业内有个说法:“好汉子一日砸不了三两鳔。”足见砸鳔过程的艰辛与不易。
鱼鳔胶(干制)
当然,砸过的鱼鳔,还须经熬制才能熬成真正的鱼鳔胶。熬胶自然也有一套特殊的工艺。
制作红木家具时使用天然鱼鳔胶,自然有着独到的优势。一是环保,无腐蚀性。现代家具使用的各类胶,产生的气体对空气环境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危害。而鱼鳔胶既不污染空气环境,也对木材无任何腐蚀作用。二是天然性,能适应环境变化而变化。鱼鳔胶涂抹在榫卯处,会增强榫卯黏合力,使家具更加稳固。它还有一个最重要特点:可随空气干湿环境变化而自然调节其黏度。
我们知道,木材是有活性的,会随空气湿度环境的不同而自然调节。同样,鱼鳔胶取自大黄鱼肚,也是有活性的,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自我调节。如此,胶与木都能应时而变,自然能更好地有机配合,去保护好榫卯结构的稳固性。
熬制鱼鳔胶
在多年古典家具制作和修复实践中,我也曾亲眼见证了鱼鳔胶的这一奇特天然特性。年,我在修复故宫乾隆慈禧所用的家具时发现,拆开家具时依然会感觉到榫卯处的黏结收缩,用手沾唾液在榫卯处试探,依然有黏性。这充分说明了鱼鳔胶的天然黏合性能之佳,能保持几百年不褪。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红木家具生产今天早已进入工厂化生产时代。原本应该使用的鱼鳔胶也都已被化学胶所替代。这种胶既不耐用,又不环保,严重影响了红木家具的品质。遗憾的是,这似乎已成了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实践中,唯有极少数的红木匠人,还在坚持这种传统的红木工艺。因为,他们依然相信,使用鱼鳔胶是对红木家具品质的保障,也是对红木家具的一种由衷敬畏。
麻绳打鳔
红木家具的“有机”保护者。在传统家具工艺制作中,如拼面心板组装新家具或是修复旧家具时,都会要用到麻绳打鳔工艺。为什么要使用麻绳呢?因为麻绳取自植物,是活性的,使用麻绳打鳔会对结构部件进行更好地“有机”保护。在组装时,麻绳更能顺应木材的木性,使其受力更均匀,从而均匀调和鱼鳔胶在榫卯中的黏结位置,以达到最佳黏结效果。
我们可以想象,当组装家具时将胶涂在榫卯处,再将麻绳一圈又一圈缠在家具上,用小木棍(鳔杆)别紧麻绳,调整整件家具的方正,在这个过程中,涂在榫卯处的鳔胶自然也会渐被木材所吸收。如此,毋庸置疑,其黏结效果会更佳,家具将更牢固而经久耐用。
麻绳打鳔
因此说,在制作家具时使用麻绳打鳔是最科学的一种组装工艺。故而,我曾在故宫修复家具时,也依然采用了这种传统工艺。因为,老式家具历经百年,在空气的氧化下,其木质变得脆弱,就像人老了缺少钙质一样,需要恰当地保养及修复。因此,天然麻绳成了修复过程中不得不用到的重要工具。更值得一提的是,所修的故宫老家具有的是漆活,这便需要注意采取“刷洼背楔”(即“洼面刷水,鼓面要背木楔”)方法阴干,而不能像制作新家具时“刷洼烤鼓”,即“洼面刷水,鼓面适当加温”。这也是针对不同对象时,所施工艺上的差异。
刹活工艺环保修复法为老家具去污
然而,随着机械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工艺都已被无情丢弃。在工厂化生产下,组装家具时用的都是一种现代工具——铁卡子。如此,便会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的境况:机械切割的木材其榫卯结构处本就极其光滑,当使用铁卡子组装时,会常将涂在榫卯处的胶用力挤出,而导致榫卯处的胶所剩无几。
传统红木家具制作有着一套特殊的工艺。以上所述的榫卯结构、鱼鳔胶以及麻绳打鳔工艺,工艺讲究,韵味独特,令人敬畏。祖先留给我们的红木工艺,是历经几千年文明沉淀下来的工艺精髓,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传承发展红木工艺,更是成为我们红木匠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学习和传承祖先留下的工艺精华,并将其继续发扬光大。
本文选载自《中华民居》杂志NO.期。欢迎转发,转发请在文章开头显眼处注明中华民居太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