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有新规定啦2017年1月1日起实施

林业新规▼▼▼▼▼▼▼▼▼▼▼▼▼▼▼▼▼▼▼▼▼▼▼▼▼▼▼▼▼▼▼▼▼▼▼▼▼▼▼▼▼▼▼▼▼▼▼

从年1月1日起,我国将实施新修订的《造林技术规程》。这对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提升造林质量和成效,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新《规程》对年实施的《造林技术规程》调整力度较大,调整了造林密度和造林分区,引导营造混交林,注重造林地生境保护,突出旱区等特定区域造林成效考核评价等,针对性、科学性、先进性、操作性强。要使新《规程》得到有效实施,需注意以下问题。

依据新规完善顶层设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依据新《规程》调整和完善现行规定,搞好顶层设计,才能使新《规程》得到贯彻实施。

具体包括几点:

对相关林业重点工程管理和技术规定进行调整完善,做到与新《规程》相互衔接基础上的彰显特性;

国家林业局相关司局应依据新《规程》尽快修改完善与营造林相关的验收技术和管理规定;

调整或废止一些与新《规程》不适应的管理规定;

各省、区、市应结合实际,制定完善该省技术细则或具体规定;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做好对新《规程》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的检查评估工作,以便及时修订完善。

量水而行适地适树

水是制约旱区造林绿化的关键因素。以水定林、适地适树,是旱区造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目前的问题,一方面在造林树种选择、苗木规格、密度设计上,有的地方尚未完全做到发展“雨养林业”;另一方面,不顾降水条件,一味追求造林必须形成森林资源,不管什么降雨水平,灌木盖度至少达到30%才算造林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不具备水分条件的地区不科学地推进造林绿化。

依据新《规程》,具备水分条件的湿润地区,达到规定的年限,必须达到郁闭度0.2或盖度30%的成林标准;不具备水分条件的旱区等地,就要因地制宜,以水定林,只要达到有效造林标准即可,不必追求造林3年至5年后必须达到盖度30%或郁闭度0.2。

有效造林标准,是按照量水而行、以水定林、以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针对旱区等区域,在自然状态下林木存活数量并能正常稳定生长提出的。有效造林标准可理解为低覆盖度或低初植密度造林。

实施低初植密度造林后,要搞好封禁管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林与自然生长的林草植被相融合,将使人工林向天然化发展,发挥稳定的生态功能。

有效造林标准引入后,不改变过去规定郁闭度0.2或灌木盖度30%的最低成林标准。这样,将引导旱区造林向适宜的覆盖度方向科学发展。

湿润地区提升品质

在新《规程》划分的9个造林区域中,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5个区域是以气候带划分的,总体上处于湿润地区,水分条件好,森林资源丰富,但森林质量有待提升。

这些区域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木材生产基地。按照新《规程》,要以培育珍贵树种特别是红木类树种为主体,搞好有林地补植。

要注意需补植林分的选择和确定,将郁闭度0.4(不含)以下且依靠自然力难以提高郁闭度并需改善林分结构的中幼龄林作为补植对象,补植的树种能够在林冠下正常生长发育,并能与已有林木形成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实施过程中注意保护好有培育前途的已有幼苗幼树。

城乡绿化注重防霾

降低PM2.5浓度,树木起着重要作用。未来城乡绿化要充分发挥树木的“绿肺”功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PM2.5的危害。

专家认定,叶片上有茸毛、能分泌汁液、叶片粗糙的树种,吸附灰尘、降低PM2.5浓度的效果较好,叶片光滑的树种不易于吸附灰尘等;叶片数量多、面积大的树种,吸附灰尘能力强于叶片数量少、面积小的树种;常绿乔木比落叶乔木吸附效果好。城乡绿化要逐渐淘汰“飘絮”的杨树柳树等。

目前已发现几百种植物对人类具有保健功效,能散发含有杀菌素、抗生素等物质的气体,通过肺部及皮肤进入人体抑制和杀死原生病毒和细菌,起到防病强身的作用。居民居住集中区,应加大力度培育“吃”污染物能力强的树木。

四旁植树、城乡绿化执行新《规程》的同时,也要参照执行年国家林业局发布的3个行业标准,即《乡村绿化技术规程》《城乡结合部绿化技术指南》《通道绿化技术规程》。

在《城乡结合部绿化技术指南》中,列出了能抗二氧化硫、硫化氢、氯气、氟化氢、一氧化氮、臭氧、过氧硝酸乙酰脂、氨气等空气污染、抗土壤污染、滞尘和杀菌的乔灌草植物,种类较多,针对性强,各地可选择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君纬农业规划整理,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本文转自中国林业产业杂志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权威
白癜风怎样能治疗好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ctech2011.net/hmju/70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