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红木”
“老红木”是特指用于明清(兼及民国)家具的贵重硬木
主要包括鸂鶒、黄花梨、紫檀、铁力、乌木和酸枝、花梨等。
在明清两代的家具中,生产时间较长、产品丰富多样的以榉木家具为最。尤其在江南地区,最早、最优秀的明式家具中,不少是榉木家具。 但榉木在南方虽也被称为硬木,尚不在红木之列,属于“白木”类。
明隆庆(-)以后,随着海禁的开放,产于海南与南番等地的贵重硬木源源不断地输入内地。 到万历前后,这些硬木开始称为家具的主要材料,“斋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 硬木用于制作家具较早的是鸂鶒木。它是一种奇缺的材料,纹理美丽动人,颇似紫鸳鸯,又称野鸡翎,故又称“鸡翅木”。
鸂鶒木黄褐色,细腻斑斓,它不同于时下红木家具市场的新鸂鶒,红褐色相间,木质粗糙。 鸂鶒木大材极不易得,所以多用于小型器物,或嵌于他种质料之内,大器难见。
明式家具中应用较多也较早的贵重硬木是黄花梨,又名“海南檀”,产于南海诸地,色泽淡雅、纹理清晰、不浮躁、无火气,其“花纹有鬼面者可爱”。
它与明清时期称为“花榈木”的花梨木也不是同一种类(虽然在江南地区,传统的称呼都叫“老花梨”),与当前随处可见的缅甸花梨木等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明代中期以后,家具用材中最珍贵的是紫檀木,产于南阳群岛。由于用材昂贵和难得,明代人较多地用于制造精美的小件。
到了清代,民间虽也有用作制造家具的,但数量极其有限。紫檀入水而沉,有牛毛纹,手蘸酒精擦拭,见血色,温润可人;不似“新紫檀”,不是干涩,就是人为揩出的“玻璃光”。
无论是鸂鶒木、黄花梨,还是紫檀木,因其质地坚硬、生长缓慢(其中紫檀更有“非百年不能成才”之说),加上明末清初已采伐殆尽,所以到清中期以后,上述三种硬木已成凤毛麟角,代之而起的是红木。 红木,在广东地区称“酸枝木”,江南地区俗称“老红木”,是清代以来采用最广泛的优质硬木。
红木品种较多,名称也可能是一种泛称,其色泽有赤红、深褐、浅褐等。红木较之鸂鶒、黄花梨、紫檀等硬木产量多,也易得,因此世人视之不若上述三种宝贵。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海口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