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9月19日,著名指挥家李心草执棒中国交响乐团联袂国际钢琴大师李云迪、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等世界级杰出艺术家齐聚光明文化艺术中心,为光明献上一场高品质、高水准的音乐飨宴;12月12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金鹏短片导演扶持计划发布典礼在光明顺利举行;12月27日,第二十届磨房深圳百公里活动在光明区群众体育中心正式落下帷幕……在年即将走向尾声时,回望光明在这特殊一年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光明区的文化成绩单在一摞答卷中格外亮眼。
今年
光明区对标城市文明典范
围绕打造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
世界一流科学城
坚持以便民、惠民、利民为导向
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
同时发展更具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
全力打造深圳北部文化高地
为光明科学城建设提供文化“软”助力
01
强化党建引领工作基础不断夯实
他挨个排查文化娱乐场所,只为确保市民过个平安年;他自掏腰包补充防疫物资,只为给大家带来健康与安心;他坚守在防疫一线,只为确保体育场馆安全运转……他们都是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支部的党员。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上下一心,全员抗击疫情,积极发动15名党员、干部职工下沉一线,参加社区、企业联防联控工作,组织39名青年骨干支援一线,助力社区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共服务4个社区和63家企业。
党建引领,激发出无穷的红色动能。在日常的工作中,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也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全局党员、团员共51名“七色花”志愿者组建成“七色花”志愿服务队,分成若干小组,在节假日、周末休息日期间,身着“红马甲”主动亮明身份,进驻社区党群中心、旅游景区等工作岗位,为群众提供亲子教育、健身指导、出行等身边的服务,志愿服务时长达个小时。
该局党支部还加强党建引领业务,“党建+文化”深度融合,与石围社区党委以“党建”为引领“结对共建”,通过组织各种“党建+”活动,着力实现组织联建、活动联办、问题联处、发展联促。“结对共建党员志愿者服务岗”于6月正式挂牌,先后召开“结对共建”工作座谈会,“七一”期间走访慰问社区困难党员,广泛开展阅读推广、公益培训、体育赛事等系列文体活动66场,累积吸引多人次参加。
02
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
深耕公共文化服务
9月19日,光明文化艺术中心举办首场活动,标志着深圳北部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大型综合文化艺术场馆,光明区首座高端文化综合体——光明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启幕。这一年,光明区加速推进文体设施建设,阵地建设逐步完善,谋划了一批特色文化街区建设项目,初步形成“9+4+3+N”系列文体旅游项目,通过顶层设计,力争打造大小结合、多路径保障的“十分钟文化圈”“十分钟健身圈”,为文体设施从布局规划到建设、管理全流程提供方向指引和制度保障。
目前,深圳书城光明城已确定选址于光明中心区,玉塘文体中心、上村文体中心和群众体育中心等新建或改造提升项目施工已进入倒计时,科学城文化中心、科学城体育中心、光侨游泳中心等项目也将于近期提请审议立项。
明心园书吧。
11月6日上午,全区第一所公园书吧——明心园书吧正式开放,优美的自然环境,加上浓郁的书香氛围,为周边的市民提供了一个茶余饭后的好去处。这一年,光明区依托公共书吧打造“书香光明”,积极利用公园、小区、碧道内现有建筑,整合区内文化资源与场地资源,大力推进公共书吧建设,努力建设一批“小而美、小而精,有特色、有效益”的小区、公园、碧道书吧与公共图书馆。年共调研公共书吧选址20处,建成明心园书吧、中大书吧,花海书吧、华强书吧正加快建设。
明心园书吧
这一年,光明区大力推进全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已完成6个街道、31个社区综合性文化建设,实现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来到位于光明街道光明社区新地中央办公楼三楼的光明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览室、多功能室、舞蹈室、文体娱乐室、老年活动室等文体活动空间一应俱全,充分满足辖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真正成为光明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加油站”。
此外,光明区今年启动24小时自助书香亭二期项目建设,新增书香亭布点15处,形成“1个总馆+6个分馆+19个社区服务点+5个企业合作馆+66个书香亭”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全区阅读服务覆盖更加全面;文化馆已建成“1个区总馆+1个直属分馆+6个街道分馆+7个社区示范点”的总分馆服务模式,文化活动稳定输出。
03
文体活动精彩纷呈
市民业余生活日益丰富
年,光明区开展文体活动余场,22.5万余人次参与,文体活动供给更加丰富。光明大讲堂、4.23世界读书日、数字文化资源推广、星阅光明、深圳读书月系列主题活动,使阅读文化活动覆盖全年龄段读者,为读者提供“天不打烊”的阅读陪伴。“°随手拍”手机摄影征评活动连开十期,以文字和镜头记录光明发展点滴;光明区年群众文学作品征文活动收稿篇,评出优秀作品集结成册,留存光明发展“日记”;成功举办《光荣与梦想》——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暨全国第二届“光明杯”手机摄影大展、光明区第七届“光明梦想秀”群众(成人)才艺大赛、年光明区“k歌速递”网络歌唱比赛第四期征歌活动等品牌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乐享艺术生活”公益培训累计开展课堂,服务群众人次。
今年,光明区克服疫情影响,积极探索开展“互联网+健身”活动,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创新开展“光明科学城杯”年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线上明星赛、“光明,你好”云上微跑、“工会杯”工间操比赛、幼儿体育线上亲子趣味赛等线上赛事活动,受到广泛欢迎。其中,“光明科学城杯”年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线上明星赛直播观看人数高达10.8万人次。此外,光明区还大力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方法,通过新媒体、现场教学等各种方式推出“足不出户——居家抗疫健身系列之青少年篇、成年人篇、亲子篇”健身指导和“送运动送健康”全民健身进企业等公益活动,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倡导疫情常态化条件下的健康生活新方式。
04
加强传统文化保护
独特乡愁记忆得以留存
11月5日晚,光明区在区文化馆展厅举行“对话过去握手未来”第三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光明区分会场非遗晚会活动。晚会现场的节目丰富多彩,有玉律醒狮舞、粤剧《陈仙姑的故事》、烙画表演、笛子演奏、相声、快板、武术等非遗节目表演;现场有楼村祥记烧金猪、岭南时令甜品、蔡氏腊味、新洸月饼等光明区非遗美食供大家品尝。现场设置了非遗知识有奖竞答环节,参与非遗知识竞赛的家庭均获得各非遗保护单位送出的非遗大礼包,不仅深入地学习了非遗文化知识,还共享了非遗保护成果。
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光明区分会场活动。
光明区现有不可移动文物57处,其中核定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51处。光明区依法公布《光明区6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完善了区级文物本体和环境保护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启动了《深圳市光明区25处不可移动文物复查、核定及活化指引》和《麦氏大宗祠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强光明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活化利用。
一直以来,光明区致力于“打捞”历史遗存,今年以来,开展“寻找光明记忆”寻访活动3场,收集光明地方文化特色文献/图片册(件)。《寻找光明记忆:工厂故事》三稿修改中,将于近期出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寻找光明记忆项目灵活转变为线上推广,在“光明数字文化阅读平台”开展寻找光明记忆系列纪录片、丛书宣传,以数字化形式增强本土历史文化的影响和社会效益。
05
重视精品项目培育
文体项目高质量发展
今年,光明区体教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会同区教育局研究出台《光明区体教融合促进计划》,推动“体教结合”走向“体教融合”,增设中山大学附属学校等5所学校为业余体校训练基地,首次合作联办攀岩、皮划艇等7个特色项目,有序开展“体教融合”各项工作,累计开展游泳等培训课时,惠及名学生;加强柔道、羽毛球、网球、足球(含德式足球)、马术、皮划艇等12大项33个训练点业训工作,名在训青少年学生运动员累计开展训练个课时,积极组织青少年竞技体育赛事,年各训练队代表光明区参加5次市级以上各类型大型赛事,共获得4金8银12铜。
欢乐田园微型马拉松。
今年,光明区文体品牌活动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