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现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举世公认,日久弥香。中国传统红木家具的灵魂是榫卯结构。在红木家具制作流程中,除榫卯结构以外,还有其传统工序;我们阐述一下它主要制作流程:
一、界木
原木运回工厂后,木工根据目标产品进行选木,如餐椅扶手、背板和脚料选用弯的原木,家具面板选用直径大、木纹好的原木,再依据用料需求将原木界成不同规格、厚度的板材,满足长短搭配,综合利用,减少浪费,节约红木稀缺资源。
二、开料
开料,即根据产品料单将界木回来的木头毛料加工成符合标准形状和尺度的产品零件。不同的原材料有相应的工艺流程。
三、烘干处理
干燥,是红木家具品质保障的基础。根据木材厚度分为常规干燥和真空干燥,一般木材厚度达4.5公分以上,选用真空干燥。常规干燥利用锅炉汽干原理,真空干燥利用真空吸干原理。
四、二次烘干
二次干燥,当家具受潮、含水率高于14%时,须对其进行二次干燥。一般采用常规干燥窑进行二次干燥,干燥周期为15天,使含水率符合国家标准,低于14%,以防止产品细爆、褪色和变形。此工艺流程将增加25%左右的干燥成本。
五、拼板选料
备料,即根据产品技术资料或用料表,对所需要的不同规格的零件毛料进行备料。备料遵循着这样一套工艺流程:选料、配色、划线、断料、点数交下工序。其中,选料和划线是这套工艺流程中的灵魂,要从长到短、从宽到窄依次取材,并将不同规格的料件分类进行摆放。
六、木工加工
机加,即将产品零件分类加工成榫和卯,遵循拉锯、打眼、立铣、锣机、磨砂的工艺流程。认榫是最后一道工序,即进行局部试组装,以确保榫卯接口严密、形状规整。
七、雕花
雕花,即机雕后手工修饰,或纯手工雕刻图案、花纹。经过打胚、修光、开线、人物、开脸这一道道工序,工匠们手中的作品,从无形到有形,从呆板到灵动,犹如上演着一幕幕鬼斧神工的艺术传奇。
八、安装
安装,即组装,行业术语叫“攒活”,即木工根据不同木种的木纹和颜色将开好榫、凿好眼的部件进行配套组合,并按照家具结构装配图将所有部件正式组装起来。组装过程中利用榫卯结构——红木家具的灵魂,紧密结合,其中凸出的地方称为“榫”,凿空的地方称为“卯”。
九、刮磨
刮磨,即刮和磨两个步骤,目的是把木工没有做细的地方加细。刮时用力要均匀,表面都要刮到,并且要来回刮。刮磨时要用3种不同规格的砂纸,即80#、#和#砂纸,依次由粗到细对家具进行打磨,且要顺着木的纤维方向打磨,直至线条流畅、平整光滑、手感舒适。
十、上蜡/上漆
家具的最后一道工艺就是上蜡/上漆(红木界有“北蜡南漆”之说),在家具的表面涂抹一层保护膜,延长家具的寿命。蜡或漆均是用天然环保材料制成,没有甲醛,涂抹在家具表面可阻断木材与空气的接触,起到防水防潮的作用。而且上过蜡或漆的家具,木纹十分清晰好看,凸显红木的本色。
我们制作过无数件家具,制作的每一个步骤,都十分讲究。一榫一卯间的复杂工序,承载着是我们博大文化和品质生活。细节,决定艺术价值。
呈祥阁红木家居文化体系
编辑:呈祥阁来源:互联网百度呈祥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