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元之前,“仙作”红木家具多以当地唾手可得的杉木、榉木、松木为主,少量采用楠木、樟木、黄杨、龙眼木等材料。
明代,“仙作”家具的传世实物中,黄花梨木、紫檀木和鸡翅木所占比例最多,它们是明代家具首选的木材。黄花梨色泽橙黄而有闪色,明亮而带有美丽棕眼的,极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和推崇。工匠利用木材的这种特性,赋予家具以纯正质朴、简洁明快、线型流畅的艺术品性和审美感受,从而给以黄花梨为代表的明式“仙作”家具注入淳淳的文人气息。
到了清代,家具所使用的材料更为丰盈,除明代所用紫檀、黄花梨、鸡翅、铁犁、乌木、楠木、榉木、樟木、龙眼木外,又有红木、柚木、桉木、杉木、松木等材料。清代现存的“仙作”家具很多是紫檀木的,紫檀木的木质呈棕红或紫黑色,色调沉着,色性偏冷,具有一种庄严和肃穆感,通过各种装饰工艺的加工,能迎合好豪华、富丽的心态和需求,特别是经精雕细磨以后,家具常常显得精妙绝伦,受到当时达官显贵们的宠爱。
“仙作”家具选用的木材大体上分为硬木类和非硬木类两种,其中硬性木材主要有六种:
紫檀木紫檀亦称青龙木,属蝶形花科,亚热带常绿乔木,主要产于印度及马来半岛、菲律宾等地,我国湖广、云南一带也有出产。在各种硬木中紫檀木质地最为细密,木材的分量最重,木纹不明显。紫檀的材质致密坚硬,体重,入水则沉,一立方米木材可达约公斤。色调呈紫黑色(暗犀角色),有的黑如漆,几乎看不见纹理,深沉古雅,心材呈血诸色,有光泽美丽的回纹和条纹,年轮纹路成搅丝状,棕眼极密,无痕疤。紫檀木花放在白酒中,木花将立即分解成粉红色,且与酒形成较粘的胶状物,倾倒时能连成线,这是鉴别紫檀木的有效方法。紫檀木雕刻的物品还有驱蚊虫的功效。
从明代起紫檀木制作的家具得到了王室家族的钟爱,并得以大量使用。明代朝廷用紫檀起初在我国南部采办,后因木料不足,遂派员定期赴南洋采办,因紫檀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南洋的紫檀经数代采伐几欲殆尽,明末清初,世界所产紫檀木绝大部分都汇集中国,清代早期还使用明代库存的紫檀木料。清代中叶以后,库存用完,货源一时中断,因此,清中叶以后制作家具就以红木代替紫檀,可见其弥足珍贵。
花梨木古文多写作“花搁”,或称“相木”,又由于其纹类似狸斑,亦名“花狸”。花梨早在唐代已经陈藏器收入《本草拾遗》,称“花搁山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明初王佐增订《格古要论》,讲到“花梨出南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味。其花的鬼面者可爱,花粗而色淡者低”。花梨木有新花梨和老花梨两种。二种比重均小于紫檀,浮于水。
老花梨又称黄花梨,主要产于海南岛,木色从橙黄到紫红均有,以心材呈黄褐色者为好。质地坚硬,花纹美观,纹理或隐或现、生动多变,色泽不静不噪,材料较大,被视为上品,是明代及清前期高级家具的主要材料,明代家具的传世品中,黄花梨木制品占有相当数量。清代中叶以后,黄花梨家具极少见有。
黄花梨在古时无此名,而只有“花梨”,或写作“花相”。后来冠以“黄”字,主要以区别现在还大量用来制造家具的所谓“新花梨”。其显著特点是花纹面上有鬼脸,即树结子为最佳,花粗色淡者为低。另一特点是其心材和边材差异很大,其心材红褐至深红褐或紫红褐色,深浅不匀,常带有黑褐色条纹,其边材灰黄褐或浅黄褐色。新花梨,上海地区俗称香红木,我国的浙、闽、粤、滇等地均有出产,福建的泉州、漳州大多野生,仙游也有人栽培。清代亦从缅甸、泰国等地大量进口。新花梨木材质呈黄赤色,木质较疏松粗糙,呈条纹,纹理呆滞缺少变化,无光泽,无香气,锯末浸水呈绿色。它与老花梨差异显著,二者非同一树种。质地相差甚远,因此在明清家具中首选材料是黄花梨木。
鸡翅木鸡翅木也称“祀梓木”,据陈嵘《分类学》说为红豆科,约40到60种,在我国有26种。主要产于南亚及东南亚,我国广东、海南也有少量出产。鸡翅木肌理细密,紫褐色深浅相间成文,尤其是纵切面织细浮动。清中期以后,家具用老鸡翅木的甚少,鸡翅木属红豆科,鸡翅木干多结瘦,纹理黑白相间,状如山峰,形似鸡翅,具有禽鸟颈翅那种灿烂闪耀的光辉,故得名。子为红豆,可作首饰,因而兼有相思木、红豆木之名。又因木质十分坚硬,破料时常打锯,工匠们又称之为“砂石木”。
铁力木铁力木又称为“铁犁木”、“铁栗木”,别名“石盐”,为大常绿乔木,树干直立,高可十余丈。原产印度东部,我国的广东、广西和云南皆有出产。
铁力木坚硬沉重,色灰黑,心材呈暗红色,纹理美观,与鸡翅木相似,只是纹理稍粗,不易精雕细刻。铁力木在几种硬木中长得最高大,价值又较低廉,多用于建筑。因材料大,不少大件家具用它做成,有时以之用在家具后背土,做屉板及抽屉内部等。因铁力木大材易得,故明清时期的许多大件家具都用它制作,以古拙者为多,经久耐用。明代“仙作”家具实用较多,纹饰粗犷,线条粗硕,不做雕刻。
乌木乌木为亚热带常绿乔木,产于海南,南番、云南等地。木色极黑,俗称“黑紫檀”,质重、坚硬如铁,木纹理细密,光亮美丽,老材漆黑,久不变色。乌木性脆,易裂,表面常见细碎小口,如风吹日晒一般。
《古今注》谓“乌木出波斯”,称“乌文木”;《诸蕃志》称“乌楠木”;《西洋朝贡典录》称“乌梨木”;《南越笔记》载:“乌木,琼州诸岛所产,土人折为著,行用图甚广。志称出海南,一名角乌,色纯黑,甚脆。有曰茶乌者,自番舶来,质坚实,置水则沉。其他类乌木者甚多,皆可做几杖,置水不沉则非也”可见乌木并非一种,并有沉水与不沉水之别。乌木无大料,清代多做贵重的桌椅等,与其他木材如黄花梨、柏木等搭配做家具。
红木红木,也称“胭脂树”,多产于福建、广东和云南等地,木材花纹美观,树质坚硬、耐久、色彩匀称,稳重庄严。当时,对于红木家具几乎无人不知,甚至有人将传统高级硬木家具一概称为红木家具,所以,仙游的古典家具也常被称为“仙游古典红木家具”。实际上,红木并非特指某一单一树种,而是泛指色泽紫红、木质坚硬的木材,包括红花梨、酸枝木、海南檀、格木等。
红木为热带豆科檀属木材,主要产于印度,我国广东、云南及南洋群岛也有出产,是现代常见的名贵硬木。红木,是闽浙及北方流行的名称,广东一带俗称“酸枝木”(因加工时有酸气而得名)。红木木质坚硬耐用。红木是优质硬木,其品种和名称多达几千种:如酸枝、红木、老红木、新红木、香红木等。红木也有新老之分,老红木近似紫檀,但光泽较暗,颜色较淡,质地不紧密,有香味。红木颜色赫黄,有花纹,颇似黄花梨。
(酸枝木)
红木与檀木的区别为:重量略轻于紫檀,棕眼比紫檀大,年轮纹都为直丝状。划痕呈储褐色,酒浸后液亦呈储褐色。而紫檀纵切面纹理如短卷发,划痕呈紫色。
清代中期以后,由于黄花梨、鸡翅木等传统硬木日渐匾乏,遂大量进口红木制作家具,所以,清乾隆以后的高级家具多数为红木,常见有立柜、书橱、书架、大立镜、小座镜、梳妆台、八仙桌、太师椅、陈列架、茶几等。
“仙作”家具中非硬性木材常见有八种:
楠木楠木属樟科,种类很多,常用于建筑及家具的主要为梢楠和紫楠。前者为常绿大乔木,产于四川雅安、灌县一带;后者别名金丝楠,产于浙江、安徽、江西及江苏南部。楠木的色泽淡雅匀称,伸缩变形小,易加工,耐腐朽,是软性木材中最好的一种。楠木种类颇多。《博物要览》载“楠木有三种,一曰香楠,又名紫楠;二曰金丝楠;三曰水楠”。
在明代时,仙游地区的官府及重要建筑,其栋梁必用楠木。明代采办楠木之官吏,络绎于途,清代因此举太过劳民伤财,常改用松木或樟木,因而今天仙游的古建筑中楠木与松木参半。
龙眼木龙眼木雕是福建木雕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也是我国木雕艺术中独具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因其使用的雕刻材料是福建盛产的龙眼木而得名。龙眼木(即桂元树)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老的龙眼树干,特别是根部,虬根疤节、姿态万状,是木雕的好材料。
龙眼木雕在清代已有发展,主要产地由福州发展到莆田、泉州、惠安等。“仙作”龙眼木雕以圆雕为主,也有浮雕、镂透雕。作品经打坯、修光、磨光、染色、上漆、擦蜡、装牙眼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龙眼木常配合其他硬木使用于家具上,稳重大方,纹路优美,色泽古朴,颇有古意。
黄杨木黄杨木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产于我国中部地区,木色呈淡黄色,如腊梅花,老则为浅绿色,生有斑纹状之线,质地坚硬,细致有光泽。
黄杨木生长缓慢,据传每年只长3厘米,润年则不长。因其难长,故无大料。“仙作”工匠常以制作小件工艺品或家具构件如镶嵌花纹及帐子、牙子等,与硬木配合使用,极少见有通体使用黄杨木的。黄杨木色彩艳如蛋黄,如作镶嵌纹饰,与紫檀相配,互为映衬,异常美观。
榉木榉木,也写作“椐木”或“椇木”,产于我国南方,北方不知此名,而称此木为“南榆”。按《中国树木分类学》载;“榉木产于江浙者为大叶榉树,别名‘榉榆’或‘大叶榆’。木材坚致,色纹并美,用途极广,颇为贵重。其老龄而木材带赤色者,特名为‘血榉’。”有的榉木有天然美丽的大花纹,色彩酷似花梨木。虽不属华贵木材,但在明清“仙作”家具中,尤其在民间,使用极广。榉木家具多为明式,造型及制作手法与黄花梨等硬木家具基本相同,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榉木属榆科,落叶乔木,高数丈,树皮坚硬,灰褐色,有粗皱纹及小突起;有锯齿,叶质稍薄。春日开淡黄色的小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后结小果实,稍呈三角形。此木材质坚致,纹理美观,可供建筑及家具用材。
樟木樟木因木理多纹成章,故名。为常绿乔木,产于我国东南沿海及湘黔等地,尤以台湾、福建居多。木材纹理甚细,香气袭人,能避虫害,但较易爆裂。其价值低于楠木。自古以来,樟木是制作箱、匣、柜、厨等家具以及雕刻的理想材料。在仙游西部的德化县美湖乡,有一棵千年的大樟树,据德化旧志载,这棵古樟树为唐人所值。今该树高28.1米,胸围27.5米,地围27.05米,冠幅东西38.8米,南北33.95米,该树已收入《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和吉尼斯世界纪录。
杉木杉木为常绿乔木,品种较多。我国北起秦岭南坡,南至两广、滇、闽等地均产。木理通直,边材淡红黄色,心材紫褐色,日久渐深,质地轻软,耐腐朽及虫蚀,变形较小,自古以来即是建筑、造船及各类家具的常用材料,仙游民间普通家具,应用极广。
松木松木种类颇多,古代使用的主要有赤松、黑松、白松(即华山松)、五须松等。松树材质松软,易于加工,变形也小,但较易腐朽,高级家具多不使用,或仅用作畏漆家具和硬木包镶家具的胎骨。
椿木椿木为糠科,落叶乔木,有香椿、臭椿之别,香椿的嫩叶可食。椿木原产于我国华北至南方,木材稍带红色,质地通直细致,变形较小,刨之光滑如镜,是家具制作的上好材料。清代“仙作”家具的圆角柜、花案常使用此木材。
来源:中国木石文化网文/陈晨
鍖椾含涓撲笟鐨勭櫧鐧滈鍖婚櫌鐧界櫕鐤尰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