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红木家具是红木家具吗?
为了让企业家、消费者更好地了解红木和红木家具,8月19日下午,中国(大涌)文化博览城负一层明清中庭举行了一场“红木+常识”讲座,《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曹新民给现场的嘉宾、企业家和消费者带来了名为《从中国民俗家具的源头再谈红木家具》的专题讲座。
本次讲座虽以“常识”之名展开,但曹新民老师巧妙地把红木常识与当前中国传统家具制造业的困境与转型升级结合起来,讲座内容不但丰富、实用,还对红木行业的创新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精彩的讲座不但为行业人士提供了思路,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最实在的鉴别红木的常识,不少消费者听完全程后对如何分辨红木,如何维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纷纷称赞这场讲座让人受益匪浅。
一、民俗家具是什么“中国民俗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明清家具发展不可或缺的源头。它是多民族智慧结晶的物化体现,具有鲜明区域文化特征,是就地取材、回归自然的绿色设计与制造的典范。
在简单介绍了民俗家具的概念之后,曹新民老师分享了自己参加年北京行之行总经理张行保先生举办的“中和·中国古家具·文房收藏邀请展”的收获和体验。
黑大漆楠木灵芝翘头案▼
黑漆四出头官帽椅▼
展出的三弯腿雕花方凳由榆木中最好的树种北榆木所制,优良的材质和精湛的工艺让人们对古家具的形象有了直观的认知
据曹新民老师介绍,展会的很多藏品都是由传统家具收藏大家马可乐先生提供,他更以马可乐先生和柯惕思先生合写的《可乐居选藏山西传统家具》提醒当代红木人应谨言多学。
此外,曹新民老师还提到了今年7月在南京林业大学首发的《中华民族传统家具大典》。该书对于创造更多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文化特色的、科学合理的、新的中国传统家具具有积极的意义。
7月8日,《中华民族传统家具大典》一书首发仪式在南京林业大学举行
二、红木家具的概念红木家具、红木这些术语最早出现在民国初期以上海为核心的江浙一带,因此是区域性的家具用语、地方俗称。
位于旧上海南京路上张万和木器号的“红木广告”
伴随着改革开放,红木家具的称谓从江浙地区传到广东,而随着红木产业规模的不断增大,市场不断向北方扩张,这个地方用语演最终变成了全国性用语。
?文化概念下的称谓
我国不少学者坚持认为红木家具是文化概念,承载着硬木家具的发展内涵。红木家具的用材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认知,因此红木不是专指某种树种,而是泛指呈現红色、紫红色特征并被用来制作红木家具的树种。这一概念可以看作是尊重世界是永恒变动的本质,也能解决黄花梨、紫檀木这些古老树种枯竭对概念产生的影响。
?标准中的定义与解读
然而在标准的体系中,红木和红木家具的定义更加严格。
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标准用语?对此,曹新民老师分别解读了GB/T-《家具工业术语》国家标准、GB/T-《红木》国家标准、QB/T-《深色名贵硬木家具标准》以及GB-《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内关于红木和红木家具的相关定义。
介绍了红木的定义后,曹新民老师请现场朋友判断这些使用了“红木”的广告是否违反《新消法》
曹新民老师指出,这些标准是保护林业资源最严格的标准。很多人都知道,标准的制定与现实操作之间有难以化解的矛盾,甚至当代很多红木企业家,特别是年轻的红木企业家、林业局都有对这些标准持反对意见的声音。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GB-《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在制定时也是汇聚了多方力量才能最终落实下来的。
这些标准的意义究竟何在?
曹新民老师指出,标准的本质是保护森林资源。曾经令国人自豪、具有民族血统的红木家具如今发展到没有一种木材不需要进口的地步,中国传统家具的可持续、绿色发展,是行业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标准的诞生与实施,正是中国大量的木材需求与资源短缺之间的折中举措。
三、总结由此,强调就地取材,绿色制造、绿色设计的民俗家具更应该受到当代红木人的重视,从中国民俗家具的源头对红木的定义、历史文化和标准进行再认识,珍木、惜木的思想就会传播开去。
讲座最后,曹新民老师用八字真言进行了总结,那便是“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撰文∕何欣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