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专家为您掌眼
拍卖方式:域鉴APP
开始时间:-06-:00:00
拍品预览
16世纪·铜鎏金上师像
高:7.8cm
此尊造像头戴尖帽通人冠,微带笑意,眉目慈祥,两颊旁刻划有笑纹,五官写实。手指或弯或屈,柔婉自如,透露真实人物生活气息,展现出当时代的风格特色通体鎏金厚实,着交领式僧衣,为西藏僧人典型之装束,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于腹前,结跏趺坐于方垫上,身段匀称,神态安详,予人以平和安宁之感。本尊铜像造型比例准确,衣褶线条自然流畅,工艺手法娴熟,衣纹雕饰十分细腻,造像体量虽不大,但是每个细节都处理清晰,是极具代表性的上师作品。
15世纪·铜鎏金绿度母
高:8.8cm
绿度母,全称圣救度佛母。根据经典,度母为观音悲悯众生而流下的眼泪所化现,依据仪轨,绿度母右手作与愿印,表满足众生愿望;左手当胸结三宝印,表救度众生脱离各种世间与出世间的苦难。度母头戴宝冠,面相秀美,弯眉细目,耳垂花形大耳珰,表情祥和。上身胸前饰项链璎珞、四肢饰钏环,两侧饰莲花,配饰雕刻细腻并镶嵌宝石,工艺十分考究。下身着贴体薄裙,仅表现裙边。绿度母右舒坐于莲花座上,姿态婀娜优美,肢体丰满圆浑。莲花座为束腰仰覆式,花瓣精致秀长,上下沿各饰连珠,十分特殊之处是下面多出一圈饰浮雕宝相花纹饰中间且嵌松石。造像通体鎏金,法相庄严,工艺娴熟精湛,明显承袭了尼泊尔造像的工艺特征艺术韵味十足。
16世纪·铜鎏金西藏佛侍
高:14.8cm
造像造型别致,面部写实,身着天衣,两手分上下结印,姿势如同跳舞,踩在莲花上,极具雕塑感和观赏性。
清·铜狮耳炉
高:6cm;直径:11.5cm
腹部有两处细微的平磕,底有沙眼。此炉作狮耳簋式,口沿平侈,收颈鼓腹,圈足微外撇。整器造型凝重典雅,双耳为狮钮,额头高耸,双眉宽厚,双目圆睁,毛发细密卷曲,呈螺髻形状,圈足内开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
清·铜象耳炉
高:7.2cm;直径:14.6cm全品。
此炉口沿平整,其颈略收,腹部对饰象耳,象鼻弯卷成鋬,造型生动写实,匠心独运。底足略高,炉底落“永世宝用”四字款。整器形制规整,线条圆熟朴拙,敦厚之中不失灵巧。
清早期·黑白玉巧雕罗汉摆件
高:5.8cm;长:6.2cm
器物以天然玉料圆雕罗汉摆件。刻画罗汉表情生动,纹饰传神。器物使用“巧色”技法,即以玉料天然之深色材质部分雕琢罗汉身后的岩石,重心沉稳,若天然山岩,好似背靠泰山;以玉料黄润部分雕琢罗汉,质地细润,材质油亮,罗汉面容慈祥,道骨仙风。
清·青白玉象耳衔环瓶
高:27.5cm
此器为大料剖制,色泽温润,浑厚细腻。瓶形仿汉代青铜壶制,盖椭圆,钮两圈弦纹为饰,瓶颈饰蕉叶纹,颈肩承象形双耳,象首扇耳卷置,牙出两侧,细刀勾勒眼目,象鼻丰满,回环成系,内中各套环,圆润致巧,灵活可动;瓶身纹饰为兽面纹,纵横交错,层次井然,纹饰雕刻工整严谨打磨细致,足显工匠高超技艺;器型之线条转折有秩,非大匠不可成,此器质精而料足,大形大势,玉料纹饰搭配相得益彰,尽显浑厚庄重之美。
清乾隆·碧玉雕饕餮纹香瓶
高:13cm;带座高:15cm
《礼记.聘义》曰:“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玉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历史悠久。至清乾隆一朝,皇帝于艺文诸事深有喜好,对玉器更是情有独钟,使得玉器工艺的发展来到最为灿烂光辉的顶峰。全器菠菜绿色、器身修长,细工浮雕兽面纹,意在摹古。器物造型仿商周贯耳瓶,碧绿色若青铜锈色,妙趣横生。
明·铜错金银夔龙纹方罍
高:36.5cm
罍之得名始见于《诗经》,《小雅·蓼莪》:『瓶之罄矣,维罍之耻。』《周南·卷耳》亦云:『我姑酌彼金罍』由此可知,罍原用以承酒。宋代金石学兴起,延续至有明一代尤为昌盛,彼时金石学之兴旺自上而下,尤以士大夫阶层视之为雅癖,以古铜器尊罍插花、鼎鬲焚香在诸多文人清赏类文献中频繁出现。仿古器物成为一种时尚流行的室内陈设。在这种古器物流行的陈设观念当中,仿古错金银器物既有着古意的观念又有着华美的视觉效果,大受文人嘉赏。如本品即为此一时期仿古而新铸之佳例,本品仿商晚期方罍之形制化裁而成,较之商罍造型敦厚而装饰性更强,无盖以例插花,唇口直颈,肩腹混圆,高圈足外侈。肩部两侧装饰龙首耳,器身四方出戟,主题纹样为各类变体夔龙纹,口沿、肩部及腹部纹样皆做三层花装饰,繁缛的回纹为地,龙纹、兽首为二层纹饰,龙角及目纹则皆以错金银之法嵌饰。构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颇具古雅之风。追踪溯源,与此拍品形制相似者可见清宫旧藏商代方罍,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铜礼乐器》,页,图78,但纹饰形象变型,并以错金为饰,形成特有的装饰效果。
清·鎏金花觚
高:31cm
该器仿商周青铜器,器形古雅而隽逸,花觚喇叭口,细颈,近底渐外撇,浅圈足。纹饰古朴局部鎏金,制作极为考究。清代仿古极为盛行,仿古花觚多见瓷器,这样精致的铜花觚尤为难得。
元·铜瓶
高:28cm
宋元时代审美由唐朝的繁复华美转向淡雅的极简美学,要求绝对地单纯,即圆、方、素色、质感的单纯,用墨画画,烧单色釉瓷器,极吝惜颜色,崇尚古雅清逸、自然和谐、追求清新儒雅的文人风度。铜瓶由庙堂供器转变为家居赏器,使用铜器,成为既体现身份又彰显雅趣的时尚。这件铜瓶素雅的审美,艺术的简洁、自然、闲适,表现的淋漓精致,是一件极佳的古代文房之作。
清·大漆香几
30cm*23cm*13.5cm
香几造型优雅古朴,几面为海棠形,下开壸门,接四弯腿。整器朱漆装饰,几面刻瑞兽纹。瑞兽回首爬伏,前腿弯曲,后腿腾空,颇有动势,回颈张口,憨态可掬。周围花卉火焰纹饰尚有明代遗风。器物整体自然老旧,为十分精美的古代雕漆家具。
清中期·红木整挖下卷
60cm*30cm*10cm
此器光素无纹,为一木整挖,不加雕饰,木纹清晰自然,尽显红木之美。包浆浑厚,形制简洁大方,折转处圆润光滑,线条柔美,疏朗大气,平添隽秀之气韵。
明·铜鎏金踏莲花观音立像
高:12.5cm
观音呈立姿,发束高髻,戴缯冠,缯带自然的垂落身体两侧。五官紧凑,双目微垂,似俯视芸芸众生。袒上身,下身着裙,衣褶自然,肩宽细腰,颈饰项圈,上身环饰璎珞,衣纹简洁写实,线条流畅,左手高举于身侧,手托摩尼宝,右手持莲枝自然下垂于体侧。跣双足立于仰覆莲座上,莲座下生枝蔓,愈显莲台高耸。整体造像姿态优美,轻盈,是此一时期最为流行的式样。此尊首后有方榫,莲座下为接驳,当为组像之嵌饰部分。
元·木雕侍者
高:20.3cm
器物一木整雕,以圆雕工艺雕琢侍者立像,斧斫之器十足。侍者双手藏于袖内,依据木型雕琢,恭敬肃穆。立像原为朱漆彩绘,眉目清晰。岁月传承,朱漆剥落,显露原木熟栗本色。面容纹饰犹存,颇为端庄古朴。原木自然开裂,若衣着纹理,深入肌肤。立像腿部应为过火痕迹。碎月沧桑之感溢于言表。
明·铜阿难尊者
高:27.5cm
阿难尊者又称阿难陀,王舍城人,佛陀的堂弟,也是他的侍者。是佛陀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中的一位,被称为多闻第一。他在佛陀死后阿罗汉果,曾经参与第一次集结。据说他继承摩诃迦叶之后,成为僧团的领导者。阿难尊者脚踏莲花宝座之上,身穿袈裟,衣襟以缠枝花卉纹装饰,法相庄严肃穆。面庞清秀,双目微闭,鼻粱高挺,嘴含微笑,双手合十,神态慈祥,富有极强的感染力。衣襟缠枝花卉纹流畅犀利,工艺精细,为明代佛像艺术品之佳作,不为多见。
明·铜罗汉像
高:10.5cm
此罗汉额头圆润凸起,面容饱满,神态和蔼,隐有笑意。罗汉衣着阔袖长袍,衣襟自然下垂,屈左腿坐于静石上,右手握金刚铃,扭头侧看,独具禅意。
明·铜罗汉像
高:16cm;宽:24cm
彩绘泥塑罗汉为卧姿,睡卧于石台上,神态怡然,所着衣饰袈裟僧袍随身体姿态的起伏作凸起极为自然,雕作传神。整体包浆自然,古朴,外表皮壳自然皲裂十分有岁月感,美感十足。
元·铜自在观音
高:18.5cm
自在观音造像予观者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感觉。此尊观音头戴宝冠,宝冠中空,正好显露发髻中间的化佛,眉间有白毫,眉细目圆,嘴角微扬,表情呈慈悲之像。辫发散于两肩,胸佩璎珞,上身披天衣,下身着裙,自在坐于宝座上。宝座左右两翼分饰神鸟和宝壶,神鸟动态十足,极具观赏性。整像细部刻画严谨且富有装饰性,造像装饰与开脸极具元代风格,与首都博物馆的元代瓷观音像及宋元时期湖田窑观音像十分相似,堪称元代造像的佳作。
排版|薇薇
主编|杨涛
往期精彩回顾与第23届湖南文物交流会同步,域鉴春季拍卖会正摩拳擦掌,敬请期待!
古玩交易,保真是关键!域鉴APP推出“平台保真”功能
关于平台打击售假举报的公告
拍卖会如何“捡漏”?这些捡漏技巧,你一定要了解!
玉牌:方寸之间有天地
看都看完了,还不点"在看"试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