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与抽象的距离关于展览中护栏应用的三

摘要:

作为展品保护的措施之一,护栏是必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在传统视野中,护栏始终是展览设计的边缘和陪衬,行业内对于如何使用护栏似乎还没有形成一个共有的认识,相关论述也寥寥可数。当前,艺术设计在展览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并成为衡量一个展览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而护栏作为整体设计的一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展览对观众的情感导向。因此,针对展览环境中护栏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护栏;展览;情感化设计;心理距离

引言

我们通常所说的距离,是两个事物本体的空间关系,护栏作为阻隔观众与展品的空间障碍,是博物馆与观众相互关系的具象表现。抽象距离的概念,则是指两个事物本体所表现出的情感是否有关联,比如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情感对观众的感染力,或是展示环境与观众情感的衔接。

现代意义的博物馆诞生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公认的最早向选择性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是牛津大学的阿什莫林博物馆(AshmoleanMuseum),这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一座大学博物馆。18世纪下半叶,在大英博物馆和巴黎卢浮宫相继建成开放之后,身为文化高地和艺术殿堂的博物馆逐渐转变为更具普适性的教育场所。自从公众被允许进入博物馆,我们的博物馆前辈就开始经受这些我们今天还在为之费尽心力的问题,他们要保证陈列品的安全,并控制有时不守秩序的人群①。应该说,护栏是现代意义博物馆的伴生物。博物馆语境下的“护栏”,是指博物馆展览中起防护、分隔、导向作用的栏杆组。美国人常用barrier一词表示,其既有护栏、围栏的意思,也有障碍、屏障的一层涵义。

对于如何在展览中使用护栏,博物馆行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共有的认识,相关论述寥寥,仅有张迪铭的《从护栏设计探究博物馆的设计观——以鸦片战争博物馆展馆为例》②一文可查。作者结合鸦片战争纪念馆基本陈列中护栏的应用情况,提出“护栏是博物馆对游客的开放接纳情度的重要表现”的观点。

如果把护栏探讨的层面延伸至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则有更多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做了深入的阐述,这些成果为探索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牛伟的《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③、李志成的《博物馆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④、韩颖的《博物馆建筑室内环境的无障碍流线研究》⑤、唐文的《浅谈现代博物馆中的空间传达》⑥、王晓蒙《中美博物馆服务功能之比较研究》⑦等。

《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一文从对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基本概念和相关政策背景的解读入手,通过对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现状的调查及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中国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思路及建议。《博物馆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一文引入建筑使用后评价(POE)的方法,对首都博物馆、北京汽车博物馆和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公共空间分别进行调查和评估,最终基于调研成果,并提出博物馆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即必须融入更多人性化的因素。《博物馆建筑室内环境的无障碍流线研究》一文以现行标准为研究基础,利用实验测得的数据建立博物馆室内环境无障碍流线设计评价体系,并选取南京博物院为例进行综合评价与实证分析,得出“中国的无障碍环境设计相关法规需要补充与完善”等结论。《浅谈现代博物馆中的空间传达》一文深入探讨了博物馆传达空间的设计规律,详细介绍了传达空间的表现手法,提出“展示设计首先要架构空间”的观点。《中美博物馆服务功能之比较研究》一文从博物馆的服务理念、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三方面入手,对中美两国博物馆的现状加以比较,并对差异产生的原因作简要分析,进而明确中国博物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美国博物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与上述研究不同,本文从博物馆展厅内的小环境入手,提出护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探讨博物馆如何更好地与观众相处,是对当前博物馆公共属性研究的一种补充。

一、统一标准,还是单独设计?

博物馆作为收藏人类文明的场所,不仅是为当代人收藏,更是为后世子孙收藏。博物馆在向观众展示的过程中,首要条件应是必须保证展品的绝对安全。考虑到观众在好奇心驱使下产生的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馆方通常会把珍贵的展品置于展柜中,利用夹胶玻璃高安全性的特点保护展品避免遭受人为的破坏。而对于不适合放在柜内展示的展品来说,使用护栏可以尽可能保证其不受到观众造成地故意或意外的损坏。那么,护栏是需要按相似的标准制作,还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单独的设计?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种情况分开讨论。

一种是应用于自身情感属性突出、表意功能较强、审美感受相对独立的展品,护栏只需要保证简洁实用即可。比如在美术展中,美术作品会流露出非常浓厚的个人情感,依靠这种情感的传递来与观者交流,这是美术作品具有巨大吸引力的关键。因此美术展会要求尽量保证展示环境的纯洁性,通常会设置高度在四十公分左右的栏杆座,其间用细绳或金属杆相连达到防护目的(图1)。

图1穿绳栏杆座⑧

这一类的护栏设计规格近似,并不需要特殊的设计,其能够与任何美术展览搭配,既具有心理暗示效果,告诉观众必须保持距离,又不妨碍观众视线,完整的表达出作品的情感,保证了观众的审美体验,可以说是如今美术馆和艺术画廊经常使用的标准护栏。(图2、图3)

图2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图3重庆美术馆:美丽中国和谐家园

——雷甲寿中国画全国巡展

另一种情况是对于自身情感属性不突出的展品,观众不容易把自己的感情带入其中,此时则可以对护栏进行特殊设计,加强对整体氛围的渲染,使周围环境匹配的展览意境,将观众的情感培养起来,让他们更快速的融入到其中去。如今的博物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获取知识的场所,更多的人们是以一个欣赏美、感受美的心态来参观博物馆。无论是博物馆的建筑本体,还是展厅所表现的整体环境,都意在告诉观众:“这里和从前是不一样的。”的确,长久以来,博物馆都过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ctech2011.net/hmjg/137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