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王世襄旧藏裹腿圆包圆罗锅枨加霸王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bdf/Shownew.asp
紫檀裹腿罗锅枨加霸王枨黑漆面画桌,原为王世襄收藏研究。收录于《明式家具研究》和《明式家具珍赏》中。现藏上海博物馆家具馆。参观上博都能看到这件画桌原物。

上海博物馆家具馆复原的明代书房主桌采用此件裹腿大画桌

王老对该画桌赞赏有加,被列为十六品之第二品“淳朴”的代表作。在王老《明式家具的“品”与“病”》论文中描述:“这是一张式样简单但又极为罕见的画桌。它没有采用无束腰方形结体的常见形式---直枨或罗锅枨加矮老,而是将罗锅枨加大并提高到牙条的部位,紧贴桌面,省去了矮老。这样就扩大了使用者膝部的活动空间。正因为罗锅枨提高了,腿足与其他构件的联结,集中在上端。这样恐它不够牢稳,所以又使用了霸王枨。霸王枨一头安在腿子内侧,用的是设计巧妙的“钩挂垫榫”。钩挂垫榫具备传递重量和加固腿子的双重功能。又因它半隐在桌面之下,不至于搅乱人们的视线,破坏形象完整。罗锅枨的加大并和边抹紧贴,使画桌显得质朴多了,其效果和用材细而露透孔的罗锅枨加矮老大不相同。加上桌心为原来的明制黑漆面,精光内含,暗如乌木,断纹斑驳,色泽奇古,和深黝的紫檀相配,弥觉淳朴敦厚,允称明代家具上品。”

图片摘自《明式家具珍赏》

另外王老在介绍此画桌时,不吝赞美之词,称其为“削繁就简,干净利落,静穆古朴,结构更为简练,造型更为淳朴。”该画桌长厘米,宽74厘米,高度为78厘米。原尺寸较为实用,加上结构简练,在现今红木古典家具行业中仿制品很多,但是仿出其精要者极少。

上海博物馆家具馆内裹腿大画桌近照

笔者十分喜欢这张画桌,曾多次去上博观摩。数次精心绘制图纸并反复修改,去年打过一次样,近期成品制作了出来,作此篇小记并赏析。

笔者仿制的画桌正面照

画桌侧面照

笔者仿制的画桌局部彩照

首先,由裹腿说开来。裹腿做,采用裹腿枨造法的家具,北京匠师称之为“裹腿做”。其起源当始于模仿竹制家具。裹腿在古典家具行又有“圆包圆”的叫法。正侧两根罗锅枨,削出似竹爿圆的线脚,交圈包裹在圆腿足上。既是仿竹,裹腿高出腿足部分不能太厚。南方乡村的楠竹家具,竹壁厚约为5-10毫米。所以罗锅枨裹腿高出腿足的量值,竹壁的厚度可以作为一种参考依据。

民间竹制裹腿做桌椅

正侧两根罗锅枨如揣手般相交合。这里倒圆的度比较大,同样要参考竹片热弯后包裹圆腿足的样貌。所以,罗锅枨的交角过渡需十分圆润,形成与圆腿足近似同心圆的效果。如果是突兀成拐角或结点的样貌,就不对了。

罗锅枨裹腿相交需十分圆润不能突兀

交圈,是明式家具典型的特点

此画桌长度厘米,是大型画桌。对应的挓度比较小。面框、罗锅枨和腿足这三者的安排,要体现错落的立体层次感。加上腿足连接边框结构的需要,画桌腿足缩进还是比较多,也就是说画桌的喷面并不算小。大概在15-18毫米的范围比较合适。较大的喷面加上腿足倒圆,导致从45度斜视看,边框四角突出腿足的量十分大。这与较小的挓度和较小的罗锅枨突起不协调。但是因为结构的需要和裹腿做的仿竹形象性,不能盲目去加大挓度,和加大罗锅枨交角的凸起量。所以只能将边框四角进一步切削修圆,也就是做成大圆角。直到从45度斜视图看,与裹腿部位的凸起量相协调,彼此的落差在一公分左右。

画桌的外圆角较大,以适配圆润的裹腿罗锅枨交角

许多市面仿品从45度斜视看,罗锅枨尽端明显高起突兀,如同一个病态赘疣,气韵不畅。同时观察边框四角倒圆幅度也一定较小,离得腿子远远地,十分突兀。这距离原作的设计意图和审美趣味,已经相差太远了。

常见市面仿品,用材规格较小,罗锅枨交角过于突兀

所以说,仿制经典家具,首先应当揣摩理解古代匠师的设计意图。只是一味的比着葫芦画瓢,很可能造成画虎不成反类犬,搞得不伦不类。以上是对裹腿做设计意图的解析。虽然是仿竹意象,但是并没有把竹节的意象带入进来。所以,裹腿做应当是完美交圈的,是柔顺的,并不是任意的高出腿足,和随意的制造突兀点。第二个构成元素是罗锅枨。罗锅枨是直枨拱起演变而来的。既能增加腿部空间,形式上更富于变化。此画桌省略了牙板、角牙、矮老等构件。是极简设计的典型代表。此罗锅枨属于“刚出门就拐”的类型。罗锅弯离得腿足比较近,拱起的高度适中。与腿足和边框合围起来近似三角形的空当。三角空当和半隐在桌面下的霸王枨合围,再构成各个角度看上去有玲珑感的立体虚空间。仔细观察体会,这粗壮圆润和急拐的罗锅弯、玲珑而紧凑的三角虚空间、45度格角方向看上去似双臂高举的力士意象,给人以包裹感、紧凑感、力量感和稳定感。实为罗锅枨,又有牙板、角牙的意象暗隐其中。是将枨之罗锅和三角牙头融化为一体的极简设计理念。是匠心独运的巧妙设计。

罗锅枨近距离观察,罗锅枨“刚出门就拐”,罗锅枨与角牙化融为一体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罗锅枨中间段仅以粗长而柔顺的直线条表现,简练质朴。原物侧面的罗锅枨为紫檀一木挖制。正面为两木挖制,中间通过楔钉榫结合。作为紫檀材质,用材规格十分高。笔者仿品罗锅枨均为一木挖出,所用材质为油密度较高的染料紫檀。此案极简,罗锅枨是受力结构件,罗锅弯拱起处应当避免水平顺直木纹,否则受力易折断。选料下料时,可以划取倾斜走向的木纹。如果利用自然弯曲木纹走向的材料是最理想的。如果非要一木挖,考察罗锅弯处是否有易断裂的水平木纹,可以加明筋或暗筋以辅助。

一木挖制的罗锅枨,罗锅部位加“暗筋”,加强结构牢固

一木挖制的罗锅枨,罗锅部位加“暗筋”,加强结构牢固

此画桌的霸王枨位置紧靠罗锅枨,相互距离也就一公分左右。材径规格大于4厘米,也是与罗锅枨和边框形成阶梯渐变的效果。四面平桌和有束腰马蹄足桌的霸王枨视觉效果很强。而此画桌的霸王枨独特的半隐于桌面下,并不是视觉的焦点。反而有了点曲径通幽的意味,陌生的观者往往不注意桌面下还有霸王枨的存在。这与该画桌极简而淳朴的理念相符合,同时也有含蓄而稳重的性格体现。

霸王枨、腿足与罗锅枨合围成三角状立体空间

霸王枨紧靠罗锅枨,相互距离也就一公分左右

霸王枨与腿足结合采用“勾挂垫榫”形式

桌底部照,结构件用材粗硕,确保结构稳定牢固

再看画桌整体。腿足材径在6厘米以上,边框厚度近5厘米。如此用材规格,在明式画案书桌中较为少见。而且是最珍贵的紫檀用料,整体显得静穆而古朴,壮硕敦厚。仿制用材规格如果太低,会显得单薄无肉,绵软无力。

笔者仿品斜视彩照

某知名仿品,罗锅枨、霸王枨用材规格不足,罗锅枨围合的虚空档过大

某仿品,整体比例欠缺,霸王枨太过纤弱

仿品总高79厘米,比原物高了1厘米,主要考虑还是腿部空间进一步加大。又不敢贸然加高过大导致韵味大变。这个高度,搭配50厘米左右的椅凳,腿部可以自然地翘起二郎腿,舒适度较好。

最后值得一说的是该桌具有较为明确的文人家具特征。首先,“竹”作为一种符号,其文人精神意义比较浓厚。这件画桌无论是裹腿做还是竹爿圆线脚,都有“竹”意的体现。又因整体风格淳朴敦厚,含蓄内敛,柔而不弱;造型狭而阔,适合读书绘画,应该可以称其为“文人家具了”。原物为紫檀制,面髹黑漆,这在明晚期黄花梨家具流行起来之前,更加符合文人的审美习惯。

实用和舒适,是家具最重要的属性。作为古典家具,除了那些束之高阁的馆藏品,不管是老的还是新仿的,文化艺术性应该和实用舒适并列。明式家具在工艺、美学、材料等方面的专业性极强、要求极高。作为专业从业者、爱好者,应当多实践深思考,深层次挖掘明式家具的精髓。特别是明式家具的设计美学和设计理念是最值得学习思考的。

年秋仿制并作小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ctech2011.net/hmjj/168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