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春拍皇家御珍宫瓷

Lot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如意耳瓶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来源:欧洲私人旧藏

高18.5cm

估价ESTIMATE:

HK$8,,-12,,

造型端庄隽秀,柔美舒展,蒜头形口,束颈溜肩,下腹浑圆,至底平收,两侧对称置如意形绶带耳,故称「如意尊」,为雍正时期唐窑新出器样,故宫《活计清档》中亦称「双喜宝珠瓶」或「双带宝珠瓶」。

如意尊又因腹部形状不同分为两种,一种为圆腹,一种为扁腹,翻阅公私典藏可知,圆腹较扁腹者多见。雍正时期青花釉里红扁腹如意尊可谓凤毛麟角,本品即为当中之珍品佳例。查阅海内外公私著录,与拍品相同者仅见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如意尊。

左: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如意尊

右:本品

拍品通体以青花釉里红装饰,光绪三十年十二月日《梨花伴月收存不在印档瓷器清册》中载:「素尚斋东顺山房存雍正年款:……叶里红花双喜宝珠瓶五件……。」当为拍品同类器之清宫收贮记录。

光绪三十年十二月日《梨花伴月收存不在印档瓷器清册》

与拍品同样以青花釉里红装饰的圆腹如意尊,翻阅海内外公私典藏刊物仅见三例,分别为:南京博物院藏品、天津艺术博物馆藏品及香港苏富比年秋拍,编号。

南京博物院藏品

从上述馆藏及拍卖资料可知,雍正时期,此造型以青花釉里红装饰者较之其他品种少之又少,寥若星辰,足见其稀有珍贵。而延烧至乾隆朝后,在目前可查资料中尚未见乾隆时期烧造与拍品相同之青花釉里红扁腹如意尊,可见拍品此类器或为雍正一朝特有,甚为珍罕难得,堪当宝藏。

清雍正炉钧釉绶带如意耳葫芦尊,年香港拍卖会,编号,成交价万港币;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如意耳尊,秋北京拍卖会,编号,成交价万人民币;胡惠春先生、张宗宪先生及十面灵璧山居递藏,清乾隆粉青釉模印夔龙纹如意耳尊,春厦门拍卖会,编号,成交价万人民币;何鸿卿爵士、Marchant、十面灵璧山居等递藏,清乾隆茶叶末釉如意耳尊,年秋香港拍卖会,编号,成交价万港币。

拍品整体清雅秀丽,青花淡雅,釉里红妍丽,二色辉映,颇见搭配之妙,两肩加饰如意形双耳,充分展露雍正官窑注意细节的表现,为雍正瓷艺登峰造极之作,且存世极其稀少,已知市场流通者仅此一只,是为藏家之顶级收藏佳器。

Lot

清乾隆·斗彩莲托八吉祥纹贲巴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来源:

香港苏富比,2年5月2日,拍品编号

重要亚洲私人旧藏

高19.7cm

HK$2,,-3,,

清王朝对藏传佛教的尊崇推动了藏传佛教艺术与中原文化相融合,这也使景德镇官窑瓷器拥有了更丰富多彩的艺术面貌。乾隆帝笃信藏传佛教,命景德镇御窑厂制造各种佛教用品,形制上多模仿藏式器物,兼具汉藏两种艺术特征,拍品即为其中之一。

「贲巴」即藏语「瓶」,梵音为「军持」,也称「奔巴壶」,乃是藏传佛教密宗修行仪式中的灌顶器物。本品造形沿袭西藏金属器,器顶形如平台伞盖状,创烧于乾隆朝,流行于乾隆与嘉庆时期,嘉庆以后甚为少见。

乾隆二十四年闰六月《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十八日郎中白世秀、员外郎金辉来说,太监胡世杰交:……铜奔巴壶一件,……传旨:着照交出供噐,俱各画样……呈览,准时俱交舒善做木样带徃江西,烧造……磁奔巴壶……,钦此。」

乾隆二十四年闰六月《各作成做活计清档》

乾隆时期的造办处档案有多笔关于拍品同类贲巴壶的烧造及收贮记录:

乾隆四十年四月二十八日,九江関监督全德《贡档进单》:「(奴才)全德跪进:……(交佛堂)成窑五彩奔巴壶成对……,乾隆四十年四月二十八日,九江関监督全德,进单。」

乾隆四十年四月二十八日,九江関监督全德《贡档进单》

纹饰和器形与本拍品相同的斗彩奔巴壶,存世稀少,珍稀非凡,翻阅海内外公私著录,可见2例,一例为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品,见HeLi编著,《ChineseCeramics》,伦敦,年,编号;一例为中国嘉德年秋拍,编号,当时成交价为万人民币。

左: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品

右:中国嘉德年秋拍,编号,成交价万人民币

拍品此类贲巴壶瓷器,除用作宫中佛堂的法器外,也用于皇帝赏赐西藏、青海等地的宗教领袖和佛教寺院,是藏文化与内地工艺文化融合而结出的硕果,为汉藏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Lot

钧窑天蓝釉碗

赵从衍家族旧藏

香港苏富比,年11月18日,拍品编号24

直径22.7cm

HK$1,,-1,,

宋瓷之美,素雅浑朴,疏朗大气。不求繁复之工,亦不尚华丽之饰。正如此盏,拍品造型优美隽秀,外表光素,形朴浑圆,取莲子碗之形,为宋代钧窑的经典碗式。圆唇微敛,弧腹斜收,下承圈足。口沿釉薄处微露胎色,通体罩施天蓝釉,釉层凝练匀凈,厚润乳浊,釉色如雨后初霁,幽雅清心,其釉自上而下垂流至足际处无釉,露土色胎,古韵盎然。

钧窑瓷器以釉色鲜丽多变、质感深厚著称,其单色釉制品中,以此天青色为最尊贵。而有关此釉色的烧制技法在过去一直众说纷纭。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发现此青蓝色调并非来自颜料,而是一种光学视觉效果。在烧制过程中,釉料熔融成为细小晶体相,当光线穿透这层玻璃乳光釉,便造成蓝光反射,使瓷器呈现出天青蓝。

左:故宫博物院藏北宋钧窑天蓝釉碗

右:玫茵堂旧藏北宋/金代钧窑天蓝釉碗

馆藏相似尺寸大碗有,故宫博物院藏北宋钧窑天蓝釉碗;仇炎之先生,玫茵堂递藏北宋/金代钧窑天蓝釉碗;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宋代钧窑碗;及河南省博物馆藏宋钧窑月白釉瓷碗。

纵观历年拍卖市场,可查记录中与拍品尺寸相若者,参考2例,一为十面灵璧山居旧藏宋钧窑天青釉莲子式深腹大碗,直径26.8厘米,先后售于年秋伦敦苏富比,编号87,及年10月香港拍卖会,编号,成交价.6万港币。另一例曾属于埃斯肯纳齐旧藏,编号C,北宋/金钧窑天青釉大碗,直径21.2厘米,先后售于香港佳士得拍卖,年6月1日,编号,及年6月1日,编号,成交价万港币。

左:年10月香港拍卖会,编号

右:香港佳士得拍卖,年6月1日,编号

此碗来源显赫,原为香港著名收藏家赵从衍先生之旧藏,年11月18日于香港苏富比「赵从衍家族珍藏」专拍中拍出,编号24,流传有序。赵从衍先生不仅是成功的商人,也是香港著名收藏家、华光草堂主人,藏品以瓷器为主,收藏精罕,气派非凡,规模不亚于博物馆级别。先生不单藏品丰富,且富于研究,不遗余力地探索收藏之路,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推广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赵从衍先生

拍品造型高贵典雅,轮廓鲜明,釉如凝脂洁凈,挂釉流纹,意境无穷,釉色温柔婉约,赏心悦目,为钧窑之经典釉色,备受搜求,堪为宝藏。正如「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盛誉。

Lot

清康熙·青花春夜宴桃李园图笔筒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来源:香港私人旧藏

直径19.5cm

HK$,-1,,

清康熙帝大兴文治,打破满汉之分,特兴「博学鸿词科」,崇尚儒学,重兴礼教,在此思潮影响下,御瓷制作也有所体现,文房器皿成为景德镇御窑场的大宗,瓷制笔筒的生产也达到了鼎盛时期,品类繁多,其中以书写历代名章诗赋作装饰者最为出彩,成为康熙一朝文房瓷器的一大特色,而将文字及图画汇于一器之上者,更为特色中的珍品。

拍品器型端正,浑厚规整,直筒形制,口、底微外撇,玉璧形底,底心脐外一周涩胎无釉,其内有釉并以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外壁描绘《春夜宴桃李园图》,图中李白与三五好友园中夜宴,画旁配太白所作《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叙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味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存酒数。」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冷枚绘《春夜宴桃李园图》,与拍品绘画题材相同、布局相似,或为本拍品之画稿蓝本雏形。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冷枚绘《春夜宴桃李园图》

已知全球各大馆藏资料中,康熙时期所绘相同画片笔筒者仅见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康熙青花高士诗句笔筒。上海博物馆藏清雍正粉彩春夜宴桃李园图笔筒,画片与本拍品一致,落雍正本朝款。纽约苏富比年春拍,编号,清康熙无款青花春夜宴桃李园图诗文笔筒,亦属拍品同类器,唯一区别之处在于此件无款,当时成交价为52,美金。私人收藏可见《笔筒渊鉴:收藏家的随心所悟》封面作品,英国著名藏家墨一闲所藏,原伦敦S.MarchantSon旧藏,清康熙,青花「春夜宴桃李图」笔筒,其画片与本拍品一致,背面留白无题诗,底书「大明嘉靖年制」款。可见,本拍品为市场上仅见的康熙本朝款青花「春夜宴桃李园图」题诗笔筒。

左:故宫博物院藏品清康熙青花高士诗句笔筒

中:纽约苏富比年春拍,编号

右:藏家墨一闲所藏

乾隆八年农历闰四月二十七日《奏折文稿》中载:「查得磁器库内收贮……康熙字样琢器:……笔筒九件……,盛装木桶,永远敬谨收贮,钦此。」可知清宫瓷器贮藏中带有康熙年款的笔筒仅有九件,珍贵稀罕。

乾隆八年农历闰四月二十七日《奏折文稿》

拍品于玉璧底落「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字体结构、书写风格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康熙朝名品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笔筒相似。款识写法相同,且同样以青花诗文装饰的康熙朝笔筒另见,香港佳士得年春拍,编号,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四景读书乐诗文笔筒,成交价万元港币。

拍品底部款识图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康熙朝名品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笔筒底部款识图之对比图片

香港佳士得年春拍,编号

拍品画中喻诗,诗中有画,诗画相合,品味精绝;置于书桌案头,既可闲赏,又添书房雅韵,诚为一件风格独具的康熙造文房之精美佳作,殊堪宝藏。

Lot

清乾隆·7年·粉彩题诗「僊山楼阁图」瓷板一对

题识:僊山楼阁图,乾隆丁未。

钤印:「乾」、「隆」

题识: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钤印:「未石居」

来源:香港佳士得,3年10月27日,拍品编号

每件69.5×38cm

HK$,-,

瓷板,成对,长方形,镶于红木框之内,可做挂屏使用。胎釉精良雅洁,细腻温润,二者皆以粉彩为饰,绘仙山楼阁图。背景以青绿山水为衬托,装饰亭台轩榭掩映于绿荫花树之间,房屋构造描绘精细,瓦楞、门牖、窗棂皆以矾红细笔一点点勾勒,一丝不苟。更兼饰远山云霭,近水生波,近景远景层次丰富,处处如在画中,给人以景有穷而意无尽之观感。

其中一幅书杜甫《饮中八仙歌》诗文一段:「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钤印「未石居」。另外一件题识:「仙山楼阁图,乾隆丁未」。钤印:「乾隆」。

整体色调艳丽而柔和,装饰构图与设色渲染都别具匠心。绘画题材与技法皆体现出浓厚的文人意蕴,是瓷器绘画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完美结合,《饮流斋说瓷》中曾提到,瓷板「明制已有之……至于山水人物尤多」。但由于受工艺制作的限制,瓷板多只能平面烧造,烧制过程中极易变形,故此前很少有大尺寸的瓷板存世。本品布局妥帖,用笔细腻,诸彩交融,成对殊为难得,属乾隆时期山水瓷板之佳作。

我们

专注藏品交易与拍卖

Focuson

■客户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ctech2011.net/hmju/135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