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紫堂红木知识普及篇ldquo几r

红木家具历久弥新,百年的传承并没有让红木文化埋没在历史的洪流当中,它就像一颗圆润的鹅卵石,随着历史长河的冲刷反而愈加得圆润光泽。在红木家具的发展史中,出现过各种惊艳的造型,例如罗汉床、八仙桌、太师椅等。今天我们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红木家具中的“几”。几,原是中国最古老的家具形式之一,历史久远、造型繁多、用途也较为广泛。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凭几、曲几、隐几等,都是供古人依凭安身使用的低矮型家具,适应了古人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到了明清时代的花几、香几、茶几、条几、搁几等,则与古战国时期的几分属不同类别,概念也完全不同。明清时代众多样式不同的案几是用来满足当时居室陈设、置物等某些生活内容和环境需要的另一类别的家具。依据它们的名称,我们不难知道其各自的功能、作用及形制和式样。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古人席地而坐的方式也逐渐被取代,从汉灵帝时期胡川的发明开始,更为舒适的坐姿也是逐渐的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常态。那么我们今天就和大家重点分享讲解花几、香几、茶几和搁几这几种“几”。

花几

花几又称花架或者花台,俗称高花几。花几在室内陈设中是一种美化环境的家具,除少数体型较矮小外,大都较一般桌案要高,是专门用于陈设花卉盆景的,多陈设在厅堂、书斋或寝室各个角落,或者正间条案两侧,上置花瓶、盆花和盆景,有的摆放其他物品,形式有方、有圆、有六角、有八角,工艺都比较精致,放置室内甚觉雅趣。

花几比茶几出现更晚,大约在五代以后,自宋元时期花几的制作数量开始增多,但这种细高造型的几架在明代还是比较少见的,可能到清中期以后才渐趋流行,因为在清代中期以后的绘画作品中才能够常常看到这种花几的身影。花几因多用于陈设花卉、盆景而被赋予了一种高洁、典雅的意蕴,给人以超脱凡俗之感,是装点门面、追求高雅的必需品,多为上层社会所喜用,特别是官宦大家使用比较多。

花几,早在宋代就可见到独立的样式。明代花几使用更加普遍,形制和式样也相当丰富。有人认为花几、茶几这两个品种要迟至清代中期才出现,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令人对明代和清初时的花几不熟悉,难以辨识,加上时代较远,传世实物少见,就是真正发现了明代花几也很难认定,加上有的又可一物多用,故常会把花几说成是香几或其他品种的家具。所以,花几在明式家具研究中就成了空白。

清代中期以后,花几有的已渐渐趋向高的形制,在各地生产的花几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苏作的花几一般多方形,规整,很少施加雕刻;广州地区则多圆形,且多外形变化。人们可根据使用环境选择不同的高度,而且根据花盆、盆景的需要,腿的粗细亦不同。

花几制作用料十分讲究,上品皆取自花梨木、紫檀木等名贵木材;造型上则崇尚高雅舒展,尤其是腿足的设计甚为精巧。装饰上除常见的烫蜡、髹漆和雕刻花纹图案外,还采用雕填、戗金和包贴等手法,特别是骨珠玉石类的镶嵌艺术更为豪华,如几面嵌大理石、岐阳石、美玉和玛瑙,有的还嵌以五彩瓷面或楠木,嵌料的形状依几面而变化,如多角形、方形、梅花形、如意形和圆形等,十分醒目。结构平稳的方形花几,用料较讲究,气势大度,是清代花几中典型的品种。

#香几#

香几,因其功能主要用以陈置炉鼎、焚香祈神之得名,是中国传统家具代表。根据使用需要,香几也可临时摆设室内户外,四面临空而立,或圆或方,都以装修长轻盈为特点。尤其是圆香几,多挺秀委婉,形姿优美,具有较高的品味。也许由于古代设计者和制造者都能怀着同样虔诚的信念去创造这样一种造型和形制,才使这种家具获得如此成就。在长期的民间调查中,无论是明还是清,香几的实物已很难发现,大多流失海外。

香几不论在室内或室外,多居中设置,无依无傍,面面宜人观赏。香几在清代以前十分流行,焚香本是中国古人祭祀仪式之一,到唐宋,已演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组成的一部分,从“焚香操琴”、“焚香沐浴”、“明窗净几、焚香其中”等词语中可看到古代贵族日常生活中香烟缭绕的景象,显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绝俗优雅的生活情趣的追求,焚香置炉的香几成为庭室的必备家具就在情理之中了。

香几大多成组成双使用,古书中曾对各种香几详细描绘:“书室中香几之制,高可二尺八寸,几面或大理石,或岐阳,玛瑙石,或以骰子柏镶心,或四、八角,或方或梅花、或葵花、茨菇、或圆为式,或漆、或水磨,诸木成造者,用以阁蒲石,或单五笔型中置香缘盘,或置花尊以插多花,或单置一炉焚香,此高几也。”说明了香炉不仅是置香炉之用,也是点缀文人雅室的艺术品。

*茶几*

茶几,在中国是入清之后开始盛行的家具。茶几在中国历史悠久,主要和茶文化结合在一起,进而产生很大的影响,更有茶道也加剧了这种文化的影响力;因而中式茶几中的诸多元素在中国本土而言,很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和喜好。从明代绘画中所见,当时香几兼有茶几的功能,到了清代,茶几才从香几中分离出来,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新品种。一般来讲,茶几较矮小,有的还做成两层式,与香几比较容易区别。茶几一般分方形、矩形两种,高度与扶手椅的扶手相当。通常情况下是两把椅子中间夹一茶几,用以放杯盘茶具,故名茶几。入清后,随着厅堂陈设的需要,与椅子配套的茶几才大量被采用,有的四椅二几,有的六椅四几,或靠两壁摆放,小室也常放两椅一几,供接待来客。

随着家装风格的发展,茶几的种类也是越来越多,茶几与沙发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当代的家居中,茶几的位置是很机动的,按惯例布置在客堂沙发前的是正式的茶几,此外,又演变出角几、电话几、沙发背几、床头几等诸多品种,供布置公用物件及装置。

古版的茶几造型非方即圆,有木质、金属、玻璃和藤质的多种。现在的茶几在材质上既有对以往古版的承袭,又同时重视复合资料的运用及多种资料的组合,在神态方面更是远远跨越了咱们的想像——早已不再是主家具的从属品,而是有着自己光显的特性和潮流感。

组合式茶几的出现,使一款茶几可同时适应体积异样的多种沙发,对居室空间有了更强的适应性;带收纳依顺的茶几和带脚轮的茶几则在方便人们生活方面增加了很多创意。好的茶几甚至覆盖了主家具的光彩,瞬间可以吸引咱们的眼球

搁几

搁几,顾名思义,是采用搁板架置两方几之上的一种家具,方几有时也可单独使用。北方称“架几”,不少著作中归入“案”中介绍。由于形制简单,使用可因地制宜,故江南地区不少家庭常用它代替天然几或长桌,靠壁陈置。较简单的几架与茶几形式相仿,较复杂的有抽屉隔堂,或采用攒斗构成装饰花纹。几架也可单独使用。搁几可拆可装,使用与存放都较方便。是明清家具常见的品种之一。

今天的“几”就介绍到这里啦,如果大家有不同的意见,或者关于红木的小故事,请扫描文章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ctech2011.net/hmju/136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