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书房的案头雅器案上书架

/古之书斋,今之书房/

古人的书斋,常被视为修养身心之处,是追求功名的起始,又是退却利禄的栖地。

现代人的书房,是办公室的延续,亦是舒张自如、安顿心灵之所。

自古及今,文人书房无不体现着主人的闲情与雅趣,读先贤之“无用”书,发思古之幽情。

书房不仅是一个躯壳,更是人、书、器具共同搭建的精神世界。

/书房之中,案台之上/

《遵生八笺》中“高子书斋说”对理想书房的描述是这样的:“斋中长桌一,古砚一,旧古铜水注一,旧窑笔格一,斑竹笔筒一,旧窑笔洗一,米胡斗一,水中丞一,铜石镇纸一……”

书房之中、案台之上,容纳的器物之多,可见一斑。繁多的器具若有一承载之物,既可储物、收纳,又实用、美观,那真是极好的。

案上书架,是观座守正出新之作。古人用书架承书,款式众多,用材各异,案上书架却无迹可寻。

马未都先生说过:“一件家具只有拥有了艺术性才是有灵性的。由于古时和现下的生活环境不一样,当今的家具本身就是实用性的,在古时,由于一些特定的因素,一些家具就是用来审美的。”

兼具审美实用性的案上书架,是观座尚古摩古而不泥古的探索与实践。

/器型/

型似明式家具架子床的缩小版,实为观座“智造”的案上小书架。虽无古物参照,却是观座对明式家具精髓的提炼和现代实用的完美融合。

明式家具以形制简约而著称,其“言简意赅、型简味深”的精髓中无不彰显着“比例”的学问。

案上书架的构造,既经得起古法“比例”的考量,又彰显现代家具的风采。抽屉的设置、双直棂的围栏、秀挺的刀牙,都在“比例”中找到自己最适合的位置。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出“至于抽屉(替)之设,非但必不可少,且自多多益善”。

抽屉书架上设三个抽屉,既考虑到器型整体构造的美观性,又增加了储物与收纳的功能性。乍看似乎有点头重脚轻之嫌,但当下层放置了手边常用之书、案头常用之物后,其视觉的稳固性便彰显出来了。

围栏案上书架整体给人以“方”的感觉,但在方柱、方屉、方搁板之余,在围栏的竖线条上采用了细圆柱形的棂子,在方圆的度量之间增添了观赏的意趣。

刀牙素刀牙简洁、利落却富有张力,让书架整体更显挺拔的姿态的同时更稳固支撑。

/工艺/

稳固家具做为生活中的常用品,实用性和耐用性占据着首要的位置。若不能常常使用,摆设亦惘然。

案上书架体积虽小,观座却采用最保守的做法,抽屉下设置封板,并与下层的搁板都采用双底枨的支撑结构,保证即便抽屉里、架格中都摆满常用之物和书籍等都不会变形,彼时亦具有空时的飘逸泰然之感。

线条比例比例可谓是明式家具的精髓,对比下不难发现书架外框与内档的粗细差异,外粗内细的设计、光素不雕,配合直挺的刀牙,让整体的线条劲利优美。

倭角线线脚是古典家具装饰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用在家具的“边抹”上和腿足上。其深浅宽窄、舒敛紧缓、平扁高立,都会影响到整个家具的精神面貌。

书架从外框到内档,从每个抽屉四周到外侧上下,都起了倭角线,如此精心增加“线”的元素不仅使细节丰富,更凸显层次的鲜明,做工精良、自然耐看。

榫卯是明式家具相连接的两构件上采用一种凹凸处理的接合方式,明榫接口外部可见,暗榫则外观整体统一无明显的接口。

考虑到案上书架的较高、较近的观赏角度,以及岛式摆放的使用场景,为了美观,因此书架采用暗榫的形式,整体风格简洁美观。

装饰铜件不仅是简单的装饰,精致考究的铜件也可以反映出一件家具工艺的精细与否。

抽屉拉手处的铜件表面精细光滑,边角圆润、不留毛刺,方与圆的搭配精巧耐看,与抽屉连接处的圆形铜件简单的纹路增添了整体的灵动性。

/用料/

考虑到实际使用中深浅颜色的搭配,案上书架观座分别选用温润柔和的白酸枝木和沉稳大气的血檀木两种红木材料制做,建议撞色搭配使用,即深色案台搭配白酸书架,而浅色案台则搭配血檀书架。

案上书架除了抽屉下的封板外(双拼),顶面、搁板,甚至是非看面的抽屉板均采用独板,并且为了美观,三个抽屉板更是一木连开,以保证木质花纹的连续。用料的讲究,保证了书架整体色泽和纹理的统一、协调。

左图白酸枝木书架,右图为血檀木书架

得趣不在多,一书可怡情,会心不在远,一室可静虑。

雅物精良,知友鉴赏。

研器·造境·礼茶·营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ctech2011.net/hmju/136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