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濒危大会开幕在即
近期,引起红木行业全员聚焦的是:今年9月24日至10月5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第17次缔约方大会将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在本次大会上,将审议由CITES东盟专家组(CITESAGE)提出的大果紫檀(缅甸花梨)、鸟足紫檀(老挝花梨)、奥氏黄檀(白酸枝)、巴里黄檀(红酸枝、花枝)列入濒危物种附录二和塞内加尔提议的刺猬紫檀(非洲花梨)列入濒危物种附录二的提案!
大果紫檀(缅甸花梨木)
拉丁名:PterocarpusmacarocarpusKurz)
英文商品名:Burmapadauk,pradeo,maydou
俗称:缅甸花梨、缅泰老花梨、东南亚花梨
主产于缅甸、泰国和老挝
构造特征:散孔材,半环孔材倾向明显。生长轮颇明显。心材桔红、砖红或紫红色,常带深色条纹;划痕可见至明显;木屑水浸出液浅黄褐色,荧光弱或无。管孔在生长轮内部者较大(但占生长轮的比例较其他种小),在肉眼下可见;弦向直径最大肛m,平均pm;数甚少至略少,1~15个/mm2,常含黄色沉积物。轴向薄壁组织在肉眼下明显,主为同心层式傍管带状/聚翼状及细线状(宽1~4细胞)。木纤维壁厚。木射线在放大镜下可见;波痕在放大镜下略明显或明显;射线组织同形单列。香气浓郁;结构细;纹理交错;气干密度0.80~O.86g/CM3。
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的修改应经成员国大会会议到会并参加投票的成员国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本次提案的五种红木红材能否通过目前还不能下定论,但正常来说,此类提案基本都会通过!
鸟足紫檀(老挝花梨木)
拉丁名:PterocarpuspedatusPierre.
英文商品名:maidu
俗称:老挝花梨、缅甸花梨
主产于东南亚中南半岛。
构造特征:散孔材,半环孔材倾向明显。生长轮颇明显。心材红褐至紫红褐色,常带深色条纹;划痕未见;木屑水浸出液荧光明显。管孔在生长轮内部者较大(但所占生长轮的比例较小),在肉眼下颇明显,含树胶;弦向直径最大μm,平均μm;数甚少至略少,2~11个/mm2。轴向薄壁组织在肉眼下明显,主为同心层式傍管窄带状、聚翼状及细线状(宽1~3细胞)。木纤维壁厚。木射线在放大镜下可见;波痕亦然;射线组织同形单列。香气浓郁;结构细;纹理交错;气干密度o.96-1.01g/CM3。
另外,据业内权威人士分析:两种红酸枝列入濒危附录二已几无悬念;其它因产地国政府的原因,还不能确定,但通过的概率也非常大!
刺猬紫檀(非洲花梨木)
拉丁名:PterocarpuserinaceusPoir.
英文商品名:ambila
俗称:非洲花梨木
主产于热带非洲。
构造特征:散孔材,半环孔材倾向明显。生长轮略明显或明显。心材紫红褐或红褐色,常带深色条纹;划痕可见。管孔在生长轮内部,肉眼下可见;弦向直径最大μm,平均肛m;数甚少至略少,2~7个/mm2。轴向薄壁组织丰富,在放大镜下明显或可见,主为带状及细线状(多数宽2~4细胞)。木纤维壁薄至厚。木射线在放大镜下明显;波痕可见;射线组织同形单列。香气无或很微弱;结构细;纹理交错;气干密度O.85g/CM3。
占据中低端红木市场半壁江山的绝对主力!作为大众级红木家具的绝对主力,刺猬紫檀家具纹理极具张力,绝对物超所值!俗称“非洲花梨木”,主产于西部非洲。
在今年以前,尼日利亚、加纳、多哥、贝宁很多国家出产的刺猬紫檀被国内的很多机构鉴定为亚花梨类的安氏紫檀,但目前已“正名”:西非根本就不产安氏紫檀,以前被称为“安氏紫檀”的那些非洲花梨木全部都是国标红木中的刺猬紫檀。
刺猬紫檀、大果紫檀、鸟足紫檀、奥氏黄檀、巴里黄檀作为占据了中国红木市场80%以上份额的绝对主力!一旦它们与檀香紫檀(小叶紫檀)、交趾黄檀(大红酸枝)一样列入CITES附录二,其严苛的贸易规定基本会将其合法贸易的通道堵死!
奥氏黄檀(白酸枝)
拉丁名:DalbergiaoliveriGamb.
英文商品名:Burmatulipwood,chingchan,tamalan
俗称:白酸枝、缅甸酸枝、白枝
主产于缅甸、泰国和老挝
构造特征:散孔材。生长轮明显或略明显。心材新切面柠檬红、红褐至深红褐,常带明显的黑色条纹;木屑酒精浸出液红褐色。管孔在肉眼下颇明显,弦向直径最大μm,平均μm;常含褐黄至红褐色树胶;数甚少至略少,l~11个/mm2。轴向薄壁组织数多,在肉眼下明显,主为傍管型,聚翼状及窄带状或细线状(宽1~8细胞,多数2~4细胞,常与射线交叉呈明显的网状)及星散聚合。木纤维壁厚。木射线在放大镜下可见;波痕在放大镜下可见;射线组织同形单列(甚少)及多列(2列),异形Ⅲ型倾向稀见。新切面有酸香气或微弱;结构细;纹理通常直或至交错;气干密度1.0g/CM3。
如果大果紫檀(缅甸花梨)、鸟足紫檀(老挝花梨)、奥氏黄檀(白酸枝)、巴里黄檀(红酸枝、花枝)、刺猬紫檀(非洲花梨)这几个主力、传统用材此次被一网打尽,中国的红木市场还能靠什么来支撑?
巴里黄檀(花枝)
拉丁名:DalberginbariensisPierre
英文商品名:neansnuon
俗称:花酸枝、花枝、红酸枝
主产于热带亚洲
构造特征:散孔材。生长轮明显。心材新切面紫红褐或暗红褐,常带黑褐或栗褐色细条纹。管孔在肉眼下略见,弦向直径最大μm,平均μm;数甚少至略少0~12个/mm2。轴向薄壁组织颇明显,主为细线状(宽1~3细胞),与射线交叉大部呈网状。木纤维壁甚厚。木射线在放大镜下明显;波痕在放大镜下未见或可见;射线组织同形单列(甚少)及多列(2~3列)。酸香气无或很微弱;结构细;纹理交错;气干密度1.07~1.09g/CM3。
动辄几百上千年的漫长生长周期,使红木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不可再生资源,只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小,渐趋枯竭,并且其枯竭速度之快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这场史无前例的红木危机即将到来,虽然整个红木行业都在聚焦 也许,对红木人来说,还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手中已有的木头,尽可能把它们做成可以传世的精品。
也许,不知道哪一根就是我们所能拥有的最后一根红木了!好好珍惜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