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红木家具制作规范性标准,明确规定红木家具有五年的微调期,那是指木材的特征性,木材在历经三至年的时间,就不再收缩,在特定的环境里不发生变化。而上漆工艺需要五年,它因为是全封闭状态,而生磨工艺仅仅需要三年,它是全开放状态。因为木材存有生命力,会热胀冷缩,所以全榫卯结构中,全是板与槽的关系,只要有板,必须是入槽,保留伸缩缝。
同时红木家具制作规范性标准中还明文规定,不可任何形式的脱脂,煮胶,煮蜡工艺。这是严重违反规范性标准的,这一类工艺褔建,河北较多。通过了脱脂,煮胶,煮蜡,是一种偷机行为,就是把木材变死,棕眼堵死,没有了膨胀与收缩,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死木,这样可以不留伸缩缝,做起来美观,但是缺失了木材的活力,缺失了灵动力。没有了树脂,红木油性堵死,表面就木讷了,所以说规范性标准制作当中,被明确指出,这种现象是机会主义。你怼我没有用,为何专家组会给出如此规范性标准,那是红木的油脂与密度一样,是红木的两大宝,两者失其一,红木就没有了任何意义,我专业生产缅花,红酸枝,大红酸枝的,而且是专业纯生磨工艺制作,但缅花的蜡质感,红酸枝,大红酸枝的油腻感被马棕,剑棕,那种温润如玉般的感觉零距离接触皮肤,你会被它吸引。此刻,你就想拥有它。如果去脂脱油,那么红木就仅仅是一种重与硬的木材,与一般性木材没有太大区别,其价值意义大大打折扣,这就是专家组为何明文规定了这行为违反红木制作规范性标准的规定。
只有上漆与上蜡两种标准,但是上漆是指大漆,又称生漆,在上漆前必须是打透砂纸,正反面没有任何刺拉毛,我个人检查,是在生胚打出油脂蜡质感时,用棉砂上下一擦,不起丝为合格,而且是要求上号砂纸,才能薄薄上大漆,反复三次以上,除稀释剂外,无任何添加物。所以说目前的漂白,上色,上胶,上化工漆,也是严重违反了红木规范性标准制作的。上蜡为溶蜡(烫蜡)与水蜡,都是除溶蜡的煤油等溶剂,不添加任何添加物,蜡为天然性蜂蜡,而非工业蜡。前提与大漆工艺一样,要求上至号砂纸,正反面无刺拉毛,在处理刺拉毛,需硬化剂硬化的,可上硬化剂,但必须打透拉完,打出木性。生磨工艺以擦水蜡为主,所以会有超标准的操作,需要的打一干五,二干目砂纸,还得竹节棉,目细钢砂,剑棕,马棕,棉砂头机械抛光出油,让木材初步包浆,在上水蜡,才能有晶莹剔透的感觉。
在我个人认为,生磨工艺,大漆工艺,这两种都是上佳工艺,但是原木性,自然性,养生性高于大漆工艺,但保护性差于大漆工艺。
凡事都有规范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产品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立足于不败。而非是与市场比价格,比着比着,与规范性标准越离越远,最终是个豪华品变成地摊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