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商业认知的5条感悟越是聪明人,越懂得下

01你的出发点,决定了你的终局

很多人经常问:哪里有赚钱的机会啊?

哪里有我还没有看见的,别人赚大钱的机会啊?

我要到那个地方去创业,去赚他们赚的那种钱。

当你这样问的时候,就是在寻找一个套利空间。

想先找到哪里有钱赚,然后再去赚那个钱,想的是在市场中博弈,分一杯羹。

而另外一些人,他们这样问:

哪里有赚钱的机会啊?哪里有我还没有看见的,别人赚大钱的机会啊?

别人赚了很多钱,而我可以花更少的代价,做得跟他们一样好,甚至更好,替消费者省钱。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其中一种的心态是:

凭什么那些人赚这么多钱啊?这钱应该我来赚。

而另一种心态是:凭什么那些人赚这么多钱啊?这钱应该还给消费者。

创业可能会失败和可能会成功的人最大的区别在哪?

是能力吗?不。是创业的出发点不一样。

什么是创业可能会失败的人?就是事事想着的是“我”,我如何“套利”?我如何在这个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在他们的逻辑闭环里,充斥着这些热词,韭菜、收割、榨干、变现、赚快钱,急功和近利疯狂撕扯,没完没了地折腾。

什么是创业可能会成功的人?

就是事事想着的是“我们”,我们如何把商业效率提升到极致,降低成本的同时,产品还做得跟他们一样好,甚至更好,替消费者省钱。

你的出发点,决定了你的终局。

02赚钱,不是商业的起点

一切商业的起点,是消费者获益。

做企业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赚快钱的机会,看到风口的时候,这些诱惑,都是捷径。

捷径并不一定代表少走弯路,而是消耗你的时间让你远离自己核心能力的正道,靠近旁门左道。

我们生活在一个急于求成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成功的捷径。

总想快速地拥有财富、地位、爱情、权力。

但真相很残酷:你越想赚钱,越赚不到钱。

你越渴望快速,越求之不得。

你为别人付出价值,你会得到应有的回报,钱在这会做为一个结果而出现。

你要始终记得,赚钱不是因为你去想的这个念头,而是你正在做的事情值钱。

绝大多数人都把精力放在了前面怎么绞尽脑汁的想,而忽略了后面的本源。

你要去做的事情,创造的价值是什么?

赚钱只是顺带的结果,创造价值才是永恒的目标。

03企业能够创造用户需求吗?

没有任何一个需求是被创造出来的,所有的产品都是在解决已存在的需求。

永远不要爱上自己的产品,应该要爱上用户的需求,真正围绕需求不断抛弃和调整产品。

举个例子:

你想去商场买个电钻,但其实你的真实需求是打个孔。

因为要打孔,所以买电钻。

我们顺着这个思路去不断深究,你会发现,打孔是为了把照片挂在墙上、挂照片是为了回忆美好时光。

到最后,你会发现:

用户最深层的需求,其实是美好时光带来的多巴胺分泌。

对于CEO来说,要从研究用户最底层的欲望开始,挖掘需求,一点一点打磨产品,然后再商业化。

其中用户又受很多维度影响:地区差异、人生经历、家庭阶段,社会地位,生活状态等等。

用户需要的不是产品本身,只是借助产品解决自身的需求,最根源的是收获快乐、满足本能的欲望。

好的产品,要深挖用户人性层面的需求。

04每件事情背后都有其商业逻辑和文化属性

战略决定高度,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成败。

什么样的战略,往往就有什么样的目标与行为。

比如,红木、玉器、白酒、红酒、燕窝、冬虫夏草、阿胶、茶叶等,都属于一些信息极度不对称的行业。

这个行业背后,由于历史原因,有着深厚的文化属性积淀在里面,外人很难懂其中的门道。

有的人去了欧洲后,发现红酒居然可以这么便宜,于是开始买酒庄。

有的人去了云南后,发现茶叶居然可以这么便宜,于是开始卖茶叶。

欧洲人喝茶叶,可以喝茶碎末拼配茶包。

中国人喝茶叶,必须要冲泡鲜原叶,有条件的还要搭配泉水,专业器具。

这就是行业千年文化积淀背后带来的影响力。

所以说商业的行为选择和背后的文化属性息息相关。

基于文化属性背后的创业路径选择,不是方法论的问题,而是价值观的问题。

05越是聪明的人,越懂得下笨功夫

做企业,比的是慢、是笨、是扎实,是聪明人下笨功夫。

这条路并没有捷径。

所有看起来像捷径的选择,大多只是陷阱。

你心存侥幸,偏爱捷径,未来只会踩更大的坑。

真正聪明的人,他们不断在问“这件事情的本质是什么”,“那件事情的逻辑是什么”。

真正聪明的人,都会坚守长期主义。

然后坚定地创造客户价值,给合作伙伴,给消费者,留出足够的“价值空间”。

在商业战场上,什么样的竞争对手最可怕?

认真坚守长期主义的人,而不是聪明的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ctech2011.net/hmfl/155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