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仿出来的红木家具,你还敢买吗

一位文物专家承认:

“搞文物鉴定、修复的人都无可奈地向造假者学习,造假的人是我们的老师。有些文物修复的要求是做出的东西用肉眼看不出来,在这方面文物仿造者甚至比我们专业。”

最近,有几位木友在询问红木老家具收藏的问题,并有木友让给一些建议。

不是收藏专家,也不是明清老家具专家,给不了操作建议。但对大多数新手来说,这个通用建议可能很重要:一定要有“赝品”的概念。

无论进行任何收藏,在下手之前都一定要清晰的、明确的知道:在收藏产业链中有一支宠大的、专门以仿制做旧为生的大军,在收藏市场上有极多的仿制赝品。

中国收藏家协会估计中国有1亿收藏者,相当于现在每14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是收藏者。其中多数新涉古玩收藏的人都会因不知赝品、不识赝品被骗,缴的冤枉学费不计其数。

事实上,从造假、作旧、成品到古董文玩店的“文物”,再到天价珍贵艺术品,赝品产业链在国内早已发展成熟。

中国文物造假示意图(雅昌艺术网调查报道)在这些仿造基地,既有粗劣仿制和低水平的做旧,也有惟妙惟肖的高仿。还有些仿制技术水平高超的高手,连一些权威专家都无法分辨真假:"中国亿万农民大军是其中重要的作假者,技艺高深的作旧大师隐居在作坊里,研究着不同的作旧技法,这种技法不仅能骗过专家的眼睛,还能顺利通过机器的检测......"被这些“高手”骗倒的鉴宝专家、文物专家、博物馆、甚至权威考古单位多不胜数,甚至还有把一个德国博物馆的馆长骗倒丢了职位的案例。收藏界曾有人指出,国内博物馆的馆藏品种有5%-10%为赝品,而这个数字甚至被另一些行家认为是低估的。明清老家具有赝品吗?有!必须有!相对于瓷器、青铜器、书画、玉器的仿制做旧来说,明清老家具的高仿做旧产业并不显眼,但同样不容忽视:这几年,见过一些木友收藏的明清老家具:用非洲花梨做旧的黄花梨老家具、用皮灰做旧的紫檀老家具、留下精雕机钻头痕迹的明代家具、用简体字机雕的清代屏风......中国文物造假示意图(雅昌艺术网调查报道)一般来说,大多数明清老家具仿的精绝程度不太高。虽然也有难以辨别的高仿,甚至据说有以旧做旧能上拍卖会的极品高仿,但这些“极品”的流通对象一般也是特定的收藏者。而绝大多数仿制的明清家具都不会特别严格精绝,用料一般是便宜木头冒充、做工一般也是现代机器工。毕竟,对于大多数仿制做旧老家具的生产者来说,在他们这个环节向外出售的时候,也只是以普通的工艺品价格在卖,必须考虑成本。不仅真材实料的黄花梨、小叶紫檀、大红酸枝成本极高,而且用原模原样的老手工工艺的成本也极高,甚至某些原来的细节工艺已随着手工工具的迭代和消失基本无法再现。所以,只要用心琢磨,绝大部分仿制的明清老红木家具都有破绽可寻。最主要的是要有警觉,有了警觉就能认真去琢磨、去发现、去总结。最后,这篇文章并不是和谁有什么恩怨。只是期望红木老家具收藏的环境能好一些,这样对老家具收藏行业有好处,对整个红木行业都有好处。假货的泛滥,受伤的是收藏者们,他们是这些赝品的消费者。受伤的是真货的经营者,他们在假货的冲击下举步维艰,甚至无法生存。受伤的是整个行业,诚信危机蔓延开来,行业也就慢慢失去了生机。纵容造假,就是在变相的惩罚好人。行业坏了,最终谁都赢不了。人心坏了,玩什么都没有意义。尤其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面前,我们应该有所敬畏。下面,附上央视《“旧家具”新作》报道的视频、图文解说,以及流行的红木做旧方法附上,供有需要的朋友了解。这个央视视频虽然是几年前的,我们也曾推送过,但有些新闻,不管过了多久都有价值,甚至会越来越有意义。老家具有其特有的文化底蕴,赢得了很多收藏爱好者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ctech2011.net/hmjb/149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